2006年,一次采访时,尊龙对记者说:有很多女演员想要跟我生孩子,她们说:“你

悠然话史 2025-10-08 14:33:57

2006 年,一次采访时,尊龙对记者说:有很多女演员想要跟我生孩子,她们说:“你可以不用管,生下来我来管就行”。但是尊龙拒绝了,他表示:“像我这样经历的人,怎么可能这样对待孩子呢?”   2007年,温哥华某独立电影片场,导演拿着剧本找到尊龙,希望他出演一位独自抚养女儿的父亲,戏份里有不少陪孩子读书、做饭的温情场景。 尊龙翻了两页剧本,指尖在“父亲”两个字上停了很久,最后轻轻合上本子:“抱歉,这个角色我演不了。” 导演追问原因,他沉默片刻,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涩意:“我这辈子没体会过父爱,也没见过真正的家庭是什么样,演不出那种温度。”   这番话背后,是他从出生起就刻在骨子里的坎坷。 1952年,尊龙在香港油麻地的街头被发现,当时他被裹在洗得发白的旧布里,装在一个竹篮里,哭声微弱得像小猫。 后来收养他的上海妇人,腿部有残疾,靠做零活勉强糊口——选择收养他,并非全然出于善意,而是因为香港政府当时对残障人士收养孤儿,每月会发放两港元的补贴,这笔钱能帮衬家用。   童年的日子,是在饥饿和恐惧里熬过来的。 他从小没穿过合身的衣服,总是捡别人剩下的旧衣,裤吃饭更是凑活,酱油拌饭是常态,偶尔能吃到一块凉馒头,他会分成几顿,藏在枕头底下慢慢吃。 养母的脾气不好,生活的窘迫让她时常情绪失控,哪怕是他扫地慢了、碗没洗干净,都会招来一顿打骂。 最让他记一辈子的,是五岁那年,养母把他带到巴士站,说“你自己找个好人家吧,我养不起你了”。 他抱着养母的裤腿,哭得嗓子都哑了,眼泪和鼻涕糊了一脸,指甲深深掐进对方的裤脚里,直到养母叹了口气,才把他带回了家。 “那时候我就知道,我是随时可能被丢掉的人。”后来接受采访时,他提起这段往事,指尖还会无意识地攥紧。   十岁时,养母实在无力抚养,把他送进了香港的春秋戏剧学校。 戏班的日子比家里更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练功,压腿、踢腿、翻跟头,稍有松懈就会被师傅用藤条抽打。 因为混血的长相——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他的头发带着自然卷,眼睛颜色也比其他孩子浅,师兄弟都叫他“洋鬼子”,经常故意欺负他。 有一次练功,有人趁他不注意,从背后推了他一把,他摔在地上,额头磕到碎瓷片,顿时血流不止。 戏班没人带他去医院,只是让裁缝用缝衣服的粗线简单缝了几针,没打麻药的疼痛让他浑身发抖,却不敢哭出声。后来额角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疤,每次照镜子,他都会盯着那道疤看很久。   后来,他偶然看到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招生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考试时,他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表演了一段戏班学过的片段,没想到竟被录取了——他成了这所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学生。 在学校里,他比别人更努力,每天泡在排练室,反复琢磨台词和动作,毕业后进入好莱坞,从龙套角色做起,一干就是八年。 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他都会提前把整个剧本背下来,研究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有时候为了一个眼神,会对着镜子练上几十遍。   1987年,《末代皇帝》让他一夜成名,溥仪这个角色让他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成为首位获得该提名的华裔演员。事业达到巅峰,可他内心的孤独却没减少。 他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对方是圈外人,可他不知道怎么经营感情,不知道怎么跟人亲密相处,最终还是分了手。 后来有女演员表示愿意为他生儿育女,甚至说可以独自抚养,他都婉言拒绝:“我自己没得到过完整的爱,怎么能保证给孩子足够的爱?我不能让孩子跟我一样,从小就活在不安里。”   晚年的尊龙选择在温哥华隐居,身边没有亲人,只有两只收养的金毛犬作伴。 他在院子里种了蔬菜,每天早上会去浇水、施肥,闲暇时会去唐人街逛一逛,买些地道的中国食材,自己做饭吃。 偶尔有老朋友来看他,他会泡上一壶茶,聊一聊过去的事,但很少提起童年的苦。 2023年,有媒体拍到他出门的照片,虽然头发已经全白,身形也有些消瘦,但精神状态很好,手里提着刚买的菜,慢慢走在街头,像个普通的老人。   他这辈子,从香港街头的弃婴,到好莱坞的国际巨星,走过了太多坎坷。那些童年的创伤,或许从未真正愈合,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与世界相处的平和。 他没组建家庭,没生儿育女,却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所有人:被伤害过的人,更懂得珍惜温暖,也更怕把不幸传递给别人。 主要信源:(新浪网——解密“末代皇帝”经历 尊龙:从孤儿到影坛巨星)

0 阅读:203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