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3岁的傅敏在香港遇见了父亲傅雷的旧情人,成家榴。多年过去,昔日的女高音,早已白发苍苍。成家榴忆起当年,羞涩地笑笑:你父亲好爱我。 傅雷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大翻译家,把巴尔扎克那些法国小说翻成中文,影响了好几代人。他1908年生在上海,早年去法国留学,学艺术理论,回国后就一头扎进翻译里。朱梅馥是他的表妹,两人从小认识,1927年傅雷出国前订了婚,1932年结了婚。朱梅馥管家带孩子,傅雷埋头工作,生了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傅聪学钢琴,傅雷对他期望高,傅敏就老实念书,长大教英语。1939年,傅雷认识成家榴,她是女高音歌唱家,成家和的妹妹,声音好听,人也漂亮。傅雷对她着了迷,说没她就没灵感翻译书。朱梅馥知道后,没闹腾,反而打电话叫成家榴来家里,说傅雷需要她才能工作。他们仨人就这样过了段时间,傅雷写信给成家榴,多达几十封,表达感情热烈。成家榴后来觉得插不进傅家,选择了离开,去香港定居,一辈子没嫁人。 傅雷的婚姻就这样稳住了,他继续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像《欧也妮·葛朗台》,他翻得特别用心,说那些人物的矛盾跟他自己挺像。朱梅馥一直忍着,照顾家庭,没抱怨。傅雷性格刚烈,有时候对孩子发火,傅聪小时候挨过打,傅敏也觉得父亲偏心哥哥。成家榴在香港过日子,不再唱歌,生活低调。傅雷夫妇1966年走了绝路,留下两个儿子。傅敏那时33岁,1970年去香港开会,听说成家榴在那,就去见了她。成家榴那时五十多岁,白头发了,她直说傅雷爱过她,但夸朱梅馥人好,说自己不得不走。傅敏听了这些,帮他整理父亲的信件,编成《傅雷家书》。那书里大多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傅敏花了不少工夫,分类抄录,1981年出版。 傅敏编《傅雷家书》的时候,把傅雷夫妇的信都收进去,傅雷的信多是教育傅聪怎么做人,怎么弹琴。朱梅馥的信少,但透出她对儿子的关心。傅敏自己像父亲,认真细致,中年时简直是傅雷翻版。他在北京七中教英语,当特级教师,一辈子教书。成家榴对傅敏讲了些细节,比如朱梅馥请她吃饭,端茶倒水,让她觉得傅家感情稳固。张爱玲写小说《色·戒》时,借殷宝滟这个角色影射成家榴,说她在水中唱歌,声音像海豚。张爱玲和傅雷有旧怨,她小说里八卦傅雷的事。成家榴是张爱玲同学,两人关系一般。傅雷早年留学时,还爱过法国姑娘玛德琳,但那姑娘变心,他伤心回国娶朱梅馥。 傅雷的翻译工作没停过,他翻巴尔扎克全集,强调人物的复杂性,跟他自己的人生挺对得上。他对成家榴的感情影响了工作,说她的歌声让他思路清楚。朱梅馥宽容到极点,三人同住三十多天,她像保姆一样伺候。傅敏后来回忆,成家榴说傅雷爱她,但朱梅馥太好了,她自愧不如。傅聪也见过成家榴,在香港演出时,她姐妹接待他。傅雷写信给她们,谈友情教育。傅敏编家书时,加了傅聪的回信,成了父子对话。书出版后,风行四十年,傅敏不断重编,2003年加了更多内容。成家榴晚年独身,2003年清明,傅敏在她骨灰盒里找到日记,1976年写着对傅雷的思念。 傅雷不是完美的人,有婚外情,性格暴躁,对孩子严苛。朱梅馥忍耐一切,守护家庭。成家榴理性退出,没搅局。傅敏通过见成家榴,看清父母的纠葛,继续父亲的精神。家书里傅雷教傅聪独立思考,朱梅馥叮嘱生活琐事。傅敏一生低调,教书育人,2023年86岁去世。成家榴的出现,让傅雷家庭多层故事。傅雷翻书想让中国人懂外国思想,他自己的人生也像巴尔扎克小说,充满矛盾。朱梅馥的付出,让一切稳住。傅敏编书,不是为出名,是留住父母的痕迹。 傅雷早年和朱梅馥是青梅竹马,她14岁时他就喜欢她。留学法国四年,回国结婚。傅雷小时候童年不幸,父亲早逝,母亲严厉,他脾气大。朱梅馥温和,平衡家庭。成家榴出身艺术家,姐姐嫁刘海粟,她唱歌吸引人。傅雷公开追她,叫她灵感来源。朱梅馥没哭闹,主动邀请她。成家榴感动,选择远走。傅敏1970年见她,聊了傅雷的信,讨论巴尔扎克人物。傅敏回家更认真编书,加母亲的影子。家书影响很多人,教怎么教育孩子。傅雷夫妇留下的,不光是翻译,还有家庭的韧性。
1970年,33岁的傅敏在香港遇见了父亲傅雷的旧情人,成家榴。多年过去,昔日的女
陈砚之
2025-10-08 14:48: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