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围了!俄军高层这次厉害了激战3年半:第一次合围乌军3个整旅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谁都想不到,1300多天过去,居然还罕见见到像样的大规模“合围歼灭战”。 这回库皮扬斯克方向,俄军高层出手,直接把乌军三个整旅堵在了奥斯基尔河东岸。三面陆地一面河,围成了一个铁锅,谁都想知道,这锅里最后会煮出啥结果。 回头看,马里乌波尔曾经算是俄乌冲突里最大的一场合围,但那场更多是城市攻防、巷战拉锯。 这次可不一样,俄军西部军区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别看名字拗口,实际是红场阅兵的老面孔,实力不虚。 现在,他们不仅强渡奥斯基尔河,还打下了半个库皮扬斯克城区,市政府所在地马伊街也挂上了新旗。 最要命的,是俄军正朝着M-26公路推进,这条路一断,乌军最后的补给就被掐死。乌军第10军团手下三个旅,现在都被困在这锅里,补给线一天比一天危险。 乌军的日子,这会儿是真不好过。过去还能死扛阵地,现在是阵地一天丢好几个,炮兵只能靠总部发的坐标信息打几发,指挥还算畅通,可活动范围已经被捏得死死的。 据说小股部队已经只能靠游击的法子,能跑一个算一个。外媒记者也说,库皮扬斯克这地方,局势已经绷到极限,随时都有可能全面崩盘。 但比阵地丢得快更让乌军糟心的,是装备损失。原本乌克兰引以为傲的海马斯火箭炮,这回直接被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给点了名,俄方说已经摧毁了37套。 海马斯本来是乌军的底牌,现在这底牌一张张被撕,乌军想靠它拖住俄军推进,难度直线上升。 更要命的是俄军手里还有“柳叶刀”巡飞弹,无人机在天上转一天,专挑乌军的炮兵和重火力下手。 斯洛伐克援乌的“祖扎纳-2”自行火炮,来不及发挥就被点名摧毁。乌军防线靠这些重炮撑着,现在一个接一个被敲掉,等于战场上的“顶梁柱”被拆得七七八八。 当然,乌军也不是坐以待毙。155毫米破片弹还是能让俄军步兵吃点苦头,炮火对抗没断过。 但眼下这块方向,俄军用无人机侦察、电子战压制,等于用“科技”把乌军高技术装备的优势也给堵了。场面上看,俄军确实占了上风,乌军这边则是腹背受敌。 这场合围局面,留给乌军的选择其实不多。补给线断了,兵力装备消耗得差不多了,地面和天上的火力俄军都压着。 想突出重围,得冒极大风险,搞不好还得损失更多。库皮扬斯克要是丢了,东北部的整个战线可能会松动,这个口子一破,后面冬季的战役就更难收拾。 外部援助这时候就得顶上。德国那边戴姆勒-奔驰已经准备给乌克兰造1000辆全地形军卡,希望能提升乌军机动和后勤能力。 说白了,就是给乌军补补血,看能不能顶住俄军这波猛攻。西方的意思很清楚,不能让乌军这条线崩得太快,否则前面援助的那些家伙全成了泡影。 国际分析机构也在说,现在俄乌这场仗,消耗战的性质越来越明显,谁能扛得久,谁就有话语权。 在战略意义上,这场合围其实比单纯的胜负更有分量。对俄军来说,这是自去年夏天攻势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获”,不仅能提振士气,也能拿下战略要地。 对乌克兰和西方而言,则是个警示信号,说明俄军调整打法后,已经有能力玩大规模合围,乌军再想靠机动防御拖时间,难度陡然加大。 看得出来,这一仗已经不仅仅是争一城一地,而是双方士气和战略底牌的对撞。合围战打成什么样,直接影响后面谈判桌上的筹码,也会给外部援助的节奏和力度定下基调。 俄军如果真能在冬天前完成合围,那今年乌东的格局基本就定型。反过来,乌军能不能撑到冬季援军到来,也成了这盘棋的最大悬念。现在双方都在死磕,谁也不想轻易松口气。 库皮扬斯克这场合围,是俄乌战争进入新阶段的典型信号。俄军集中优势兵力,想用“老办法”打破僵局;乌军则只能靠外部援助和有限资源死扛。 这场消耗战的特征,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结果不仅关乎前线局势,还将深刻影响2025年俄乌双方的战略走向。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