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尽快解决铁矿问题,如果中国不采购他们铁矿,他们的股价将暴跌。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突然叫停必和必拓美元计价铁矿石采购的消息,直接让这家澳洲最大矿企的股价暴跌3.4%,市值蒸发近600亿人民币。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急着公开表态“感到失望”,却拿不出解决办法,这背后藏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采购单,早已成了澳洲铁矿企业的“股价生命线”。 这些曾经靠铁矿垄断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如今正为中国解决铁矿问题的决心付出代价,全球最大买家的态度转变,早已成了左右他们股价走势的核心变量。 。澳大利亚每年卖给中国的铁矿石能带来上千亿澳元收入,占了他们对华出口的六成以上,光是必和必拓一家,每年销往中国的铁矿就占其全球销量的六成。 过去他们仗着中国进口量里62%都来自澳洲,每吨矿比巴西矿贵18美元也不愁卖,却忘了依赖从来都是双向的,中国一调整采购策略,澳企的利润和股价马上就会亮起红灯。 这场博弈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澳大利亚矿企内部已经出现了明显分化。 力拓显然看得更清楚,2025年6月,他们和中国宝武合资的西坡铁矿正式投产,这个总投资20亿美元的项目,每年能产2500万吨高品位铁矿,中国宝武按46%的持股比例,每年能稳定拿到1150万吨货源。 力拓CEO石道成在投产仪式上说得很实在,这个项目就是为了确保最大客户能获得稳定供应。 反观必和必拓,之前还坚持要求美元结算、不肯让步,结果9月底被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暂停了美元计价的订单,股价应声大跌,后来不得不松口接受人民币结算。 而FMG更惨,2025财年上半年净利润从33.4亿美元跌到15.5亿美元,降了一半还多,即便出货量创了纪录,也挡不住利润下滑的颓势。 中国要解决的从来不是"要不要买澳矿"的问题,而是"怎么摆脱被动定价"的困境。 2023年启动的"基石计划"砸了320亿美元,一边开发国内矿山,一边拿下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股权。 现在西芒杜项目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首船铁矿发运时间提前到了2025年11月,虽然今年发运量只有几十万吨,但2026年产能就能冲到1.2亿吨。 这还只是非洲市场的布局,2025年9月渤海湾港已经接卸了首船秘鲁铁矿,南美货源的打开让进口渠道更多元了。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在找替代来源,为什么还要和力拓合作建矿? 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策略的灵活性。我们要打破的是垄断定价,不是彻底放弃澳矿。 力拓愿意用"合资参股+长协保供"的模式,给出稳定的货源和合理的价格,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而且西坡项目不是简单的买卖,宝武还能参与到生产运营中,比如协调设备交付、保障物流运输,甚至能根据国内钢厂的需求调整矿产品种,这比单纯从市场上采购更有主动权。 还有个常被讨论的话题,废钢能不能替代铁矿?其实这事没那么简单。 2024年我们废钢利用量大概2.6亿吨,看着不少,但炼钢时用的废钢比例只有21%,而其他主要国家平均能达到46.2%。 这几年废钢回收量已经进入平台期,2022到2024年基本没怎么增长,进口量也少得可怜,去年才20多万吨,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所以短期内废钢还当不了主力,但长远来看,随着回收体系完善和技术升级,到2035年废钢资源量预计能到4亿吨左右,到时候就能真正帮我们减少对进口铁矿的依赖。 澳大利亚矿企也在想办法自救,但路子看得出来很被动。 力拓一边和中国合作,一边在皮尔巴拉地区砸了85亿美元扩产,想靠规模维持优势;FMG净利润跌了一半,却还要拿62亿美元搞氢能项目,想转型清洁能源;必和必拓被暂停订单后,赶紧接受人民币结算,还主动找中国企业谈合作。 他们心里都清楚,中国市场丢不起,一旦中国转向西芒杜或者非洲其他矿山,他们的矿就算成本再低,也可能面临滞销,股价只会跌得更惨。 网友说得很实在:"不是不买澳矿,是不能再被牵着鼻子买。" 现在河北钢铁靠锁定长协价,每吨钢成本降了120元,宝武用期货工具规避了不少价格风险,整个钢铁行业利润率从2024年的1.8%回升到4.5%。 这些变化都说明,解决铁矿问题的关键,是把定价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随着西芒杜的铁矿开始发运,国内废钢体系慢慢完善,澳大利亚矿企的股价还会跟着中国的采购动态波动。 这场博弈里没有绝对的赢家,但中国已经明确传递出信号:铁矿问题必须按我们的规则来解决。
中国收拾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的第一个成果出现了。澳大利亚另一矿业巨头力拓公司
【14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