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商工部宣布! 10月9日,印度商工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封装材料(不含EVA封装材料)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聚烯烃封装材料(POE)和EVA-POE-EVA封装材料(EPE)。 这记闷棍来得突然,却没跳出印度光伏贸易保护的老套路。印度揣着雄心勃勃的太阳能装机目标,本土供应链却始终跟不上节奏,中国产品凭过硬质量和合理价格占据市场后,“反倾销”似乎成了其保护本土产业的常用选择——全球能源转型本是场竞速赛,靠设路障赢不了真正的竞争。 此前,印度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早已成常态,从电池、组件到如今的封装材料,凡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环节,几乎都被贸易救济措施瞄准。可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从非偶然,十几年技术迭代与市场锤炼,才筑起POE、EPE的高壁垒——这类材料直接决定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寿命与效率,绝非短期能轻易突破。 关键问题摆在眼前:印度本土能否稳定供应同质量产品?历史早已证明,保护主义或许能暂时挡开外部竞争,却培育不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反而会拖慢自身产业升级的脚步。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单边行为正侵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任基础,太阳能产业本是全球化产物,人为割裂市场、阻碍技术流动,最终会拖慢全球减碳的节奏。 对中国相关企业而言,这是次考验,但历经多轮贸易摩擦,中国光伏早已练就全球布局的灵活度与抗风险能力,短期市场波动改不了长期产业格局。说到底,真正的竞争该是公平赛场的实力比拼,而非靠修改规则找优势——这既关乎产业智慧,更关乎发展格局。
港媒不整虚的,有一说一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