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陆农民工致郑丽文、郝龙斌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AI主播讲新闻 约5分钟 尊敬的郑丽文女士、郝龙斌先生: 展信安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中国大陆的一名普通网民,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我的老家座落在江苏扬州大运河畔,我出生于1973年,我的生肖是属牛的。 我如今在上海滩靠做小生意谋生。 我虽然只是中国社会的一名普通老百姓,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直是我多年以来的人生座右铭—我始终牵挂着海峡对岸的动态,关注着最近国民党主席选举的进程,也因此对您二位的参选动向多了几分留意! 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 郑丽文女士出生于1969年, 生肖属鸡,您比我只大了4岁, 如果单从年龄上来讲 我都可以叫您一声"郑姐″了! 郝龙斌先生出生于1952年, 生肖属龙,您比我大了21岁, 您和我的一个叔叔年纪一样大 如果单从年龄上来讲的话 我都可以叫您一声"郝叔″了! 当然我今天给您俩写信 不是来攀亲带故,附庸风雅的 我今天想借助网络 对您两位中华儿女发表如下意见~~ 郝先生,令尊郝柏村老先生是江苏盐城人,这么算来,咱们是实实在在的苏北老乡,喝着同一片水系的水,口音也相近,听着就亲切。郑女士,您姓“郑”,这个姓氏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民族英雄郑成功,期盼您也能有那份守护家国的气概。 是关于二位的政治主张。 我看了你们的一些讲话,最让我觉得难得的是,你们都公开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也敢于说自己是中国人。在台湾当前的环境下,能这么明确表态,我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但在点赞之后,我也有点担忧,想跟二位坦诚交流。 我最想不通的,就是“维持现状”这个说法。 既然都承认是一个国家、是中国人了,为什么不能勇敢地往前再走一步,积极去推动统一呢?台湾海峡就那么宽,却让多少家庭骨肉分离。我有个表哥在台湾,想回盐城祭祖,三年了都因为各种阻碍没办成,这“现状”维持得让人心痛! 郑姐您也年过半百,郝叔您更是古稀之年了。咱们中国人一辈子图个“落叶归根”,追求个“青史留名”。难道你们不希望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做成一桩让子孙后代都为之骄傲、对得起“中国人”这三个字的大事吗? 说说怎么和民进党竞争。 光喊“九二共识”恐怕不够,立场得再鲜明一点。当年洪秀柱女士敢直接把“推动统一”摆在桌面上,不躲不闪,那才是真担当。如果在“统”的问题上含糊其辞,老百姓看不明白,更容易被对手攻击,统派的力量又怎么能真正凝聚起来? 作为老乡,我说句实在话。 现在大陆的发展日新月异,统一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历史大势。老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年国共两党能为了抗日、为了民族大义合作,今天为什么不能为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开启第三次合作? 你们如果真有魄力,就应该在岛内多讲讲统一的好处,唤醒台湾同胞心里的民族大义,让支持统一的声音大起来,而不是满足于“不统不独”的现状。 我读书不多,但懂得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国家统一了,两岸亲人想见面就能见面,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腰杆子更硬,而你们,也才能留下最了不起的政治遗产。 这是我真心的期盼。 期盼你们能做促进统一的实事;也期盼有一天,我能坐上高铁去台湾,看看课本里的日月潭、阿里山,感受宝岛的风情。到时候,如果能有幸见到二位,那就更好了。 此致 敬礼! 一名普通的江苏农民工 写于上海 2025年10月5日 读完这封信也感触颇深。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超越了政治术语的朴素情感和直指核心的洞察力。这位务工者兄弟或许没有精深的政论知识,但他从亲人团聚受阻的切身体验、从对民族英雄的历史记忆、从对“青史留名”的传统价值认同出发,恰恰触及了两岸关系中最本质的问题——统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与民族的复兴。 他对于“维持现状”的质疑,以及对于政治人物需要“更鲜明立场”的呼唤,实际上点出了当前岛内统派力量面临的一个核心困境:如何从“防御性的捍卫共识”转向“进取性的塑造未来”。这不仅是给信中二位人物的提问,也是给所有关心两岸前途的人的一道思考题。



用户14xxx34
不一顿拳打脚踢是不会回头的
用户10xxx66
郑女士还表示九二共识与时俱进,对郝龙斌这位古希之人就是对牛弹琴了
用户14xxx22
力挺中国统一,中华民族
爷爷
恶心致极,没事写这些干嘛
牵牛花
中华民国只是借口,维持了现状。维持现状是台独的盾牌!
阳光普照
哎!台湾那帮人只配做井底之蛙
龙鱼
农民工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