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这对夫妻早

漫聊小知识 2025-10-10 20:10:38

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这对夫妻早年确实能吃苦,张欣从小在香港纺织厂缝衣服糊口,后来和潘石屹在美国相识,1995年一起回国内做房地产,成立了SOHO中国。 那时候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往上走,他们踩准了节奏,建写字楼、搞商业地产,借着城市发展的东风一路狂奔。 2007年把公司弄到香港上市,一下融了19亿美元,身家直接飙到富豪榜前列,成了地产圈响当当的人物。 说句实在的,他们能从“缝衣服”“闯泡沫”变成百亿富豪,靠的不光是自己能吃苦,更靠的是中国市场给的机会——要是没国内的城市化浪潮,没那么多企业需要写字楼,哪有他们的今天? 可富裕起来的夫妻俩,心思慢慢变了。 最让人寒心的就是疫情那阵子,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全国上下都在搭把手,地产圈的同行们更是真金白银地捐:恒大拿了2亿,碧桂园捐2亿,万达光免租金就快40亿,连中小房企都在凑钱捐口罩、防护服。 可潘石屹夫妇呢?一分钱没捐,一件物资没送,反而转发感谢信时还特意提一句“中建三局是古北SOHO的承建商”,被网友骂成“蹭疫情热度打广告”。 当时多少普通人省吃俭用都在捐钱捐物,他俩手握百亿身家,面对同胞的难处却铁石心肠,这哪是企业家该有的样子? 更讽刺的是,他们对国内一毛不拔,对美国却大方得很。 早在2014年,夫妻俩就通过基金会给哈佛大学捐了1500万美元,后来又追加到1亿美元,还给耶鲁大学捐了1500万美元,加起来差不多6亿多人民币。 张欣当时说这是“帮中国贫困学生留学”,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他们的两个儿子先后进了耶鲁和哈佛。 曹德旺那句“潘石屹跟他太太,都是鬼精鬼精的”,算是点透了——这哪是资助贫困生,分明是给自家孩子铺路的“敲门砖”。赚着中国市场的钱,却把大笔资金砸给美国名校,难怪网友骂他们“没有家国情怀”。 其实从那时候起,他们就没想着好好经营国内的生意了。 2012年潘石屹突然宣布公司从“卖房”转成“收租”,说“自持物业比人民币好”,可转型后业绩一落千丈:2012年营收还有153亿,到2018年就只剩17亿多,缩水了九成。 后来搞共享办公SOHO3Q,喊着要分拆上市,结果根本不赚钱,最后成了待售资产,之前的承诺全成了空话。 这哪是转型,分明是无心经营——从2014年开始,他们就不停卖楼套现,上海静安SOHO、凌空SOHO、虹口SOHO……把北京上海的核心资产卖了个遍,几年下来套了近300亿,却没再买过一块地、一个项目。 更让人起疑的是,2005年潘石屹把自己的股份全赠给了外籍身份的张欣,SOHO中国一下成了纯外资企业。 面对“转移资产”的质疑,张欣说“不动产移不走”,可一边卖资产套现,一边给美国捐钱,谁看不明白他们想干啥? 2021年他们想把公司卖给黑石集团,拿195亿彻底离场,结果因为监管审查没通过,交易黄了。这一下算是彻底卡住了——想跑没跑成,留下的公司又撑不起来,曾经的地产巨头,渐渐从行业榜单上消失了。 现在再看他们,早就没了当年的风光。潘石屹很少露面,偶尔发个木工、摄影的动态,再也不提生意;SOHO中国手里只剩9处核心资产,租金收入连当年的零头都不到。 有人说他们是“自作自受”,我觉得一点不假,他们忘了,自己的财富是中国给的,是无数企业租他们的写字楼、无数购房者撑起来的。 企业做大了,不光要赚钱,更要担责任,疫情时的冷漠、对海外的慷慨,本质上是丢了初心、忘了根本。 老话讲“善恶终有报”,不是说真有什么报应,而是做人做事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给你机会的土地。 潘石屹张欣夫妇本来握着一手好牌,却因为贪心和忘本,把牌打烂了,现在风光不再,与其说运气不好,不如说是他们从来没真正明白:离开中国市场的滋养,再大的富豪也会栽跟头。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收高额罚单、债务违约,潘石屹的SOHO中国仍要卖资产自救

0 阅读:38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