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的前妻在通过“技术离婚”后,获得了恒大数百亿港元的分红,然后一次性购买了伦敦泰晤士城的33套豪华公寓,本想着债务由许家印一个人承担,剩下全家人去吃香的喝辣的,结果香港高等法院对其颁布了全球资产冻结令,禁止他们处理名下总价值600亿港元的全球资产,包括在英国购买的33套豪华公寓。 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33套豪华公寓,可不是一笔普通的海外投资。它们更像是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前妻丁玉梅,为逃离债务风暴押下的终极赌注。然而,这艘精心打造的“财富方舟”,最终却成了一座自己无论如何都挣脱不掉的三重囚笼。 从交易伊始,便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谋划。每一步都暗藏精算,仿佛一张无形大网悄然铺开,只为达成那不可告人的目的。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用复杂的金融手段,为一笔源自恒大债务“血脉”的巨款,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彻底跟国内的风险隔离开来。 其操作手法极为隐蔽。为购得这批房产,背后悄然动用五家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公司,于隐秘处精心布局,妄图掩人耳目。近5000万英镑,折合超过5.2亿港元,一次性全现金付清,就是为了切断资产和个人之间的直接法律联系。 时机也选得特别“好”。那是在2022年9月,恒大海外债爆雷快一年了,监管已经明确要求许家印个人掏钱还债。在这种背景下,一笔巨款悄悄流向了伦敦。 这笔钱的源头,更是带着“原罪”。它并非什么合法经营所得,而是可以追溯到2017至2020年间,恒大在债台高筑时派发的482亿港元巨额分红。丁玉梅个人,就从这顿“最后的晚餐”中分走了上百亿。而这一切操作的基石,是一场至今都扑朔迷离的“技术性离婚”。 可惜,丁玉梅团队显然低估了全球司法协作的力量。他们以为固若金汤的离岸资产堡垒,在全球追债的天罗地网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这些房产,从避风港,转眼就沦为了法律证物。 致命一击源自香港。今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颁布全球资产冻结令,涉及金额高达600亿港元。判决书清晰载明,伦敦的33套公寓亦在冻结范围之内。 国际联动效应快得惊人。英国高等法院立马跟进,追加禁制令,彻底锁死了这些房产的处置权。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法院也没闲着,冻结了她另外2400万美元的资产,一个跨国司法包围圈就这么形成了。 个人自由也随之终结。年初,丁玉梅曾上诉,想解冻部分资金用作生活费,但请求被驳回。法院最终只批准了每月2万英镑的基本开销。这批价值数亿的豪宅,瞬间变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纸面财富”。 当法律的喧嚣慢慢沉淀,这33套公寓就成了一个扎眼的社会符号,尖锐地照出了资本失控下的道德困境和巨大的社会鸿沟。 对比实在太刺眼了。一边是丁玉梅的家人住着其中一套,其余32套交给仲量联行出租,舒舒服服地“躺收”租金;另一边,是国内无数掏空几代人积蓄,却只能日夜面对恒大“烂尾楼”的业主。 这更像是一种讽刺。就算把这批房产全部卖掉,那5亿多港元,对于恒大近2万亿的债务窟窿来说,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这反而让当初资产转移的行为,显得更加恶劣。 这种操作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感,网上要求加强打击、限制当事人出境和转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个人行为彻底演变成了公共议题。而那场悬而未决的“技术性离婚”,就像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给整个财富故事都打上了道德烙印。 伦敦的33套公寓,用最残酷的现实证明了一件事: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法律和道义体系下,任何想靠金融技巧逃避责任的精密计划,最终都可能被更强大的规则反噬。它们没能成为安享富贵的彼岸,反而为一段惨痛的商业历史,留下了最冰冷、也最真实的注脚。
许家印的前妻在通过“技术离婚”后,获得了恒大数百亿港元的分红,然后一次性购买了伦
绾玉说
2025-10-11 10:27:52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