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万家岭战后,漫山遍野都是腐烂的尸体,无人愿意打扫战场,一个乞丐从中却捡

炎左吖吖 2025-10-11 10:53:59

1938年万家岭战后,漫山遍野都是腐烂的尸体,无人愿意打扫战场,一个乞丐从中却捡到了37颗金牙,意外地发了一笔横财。 在赣北万家岭的山沟里,十万具尸体堆成了起伏的小山。 地上躺着的中国士兵身上的粗布军装还沾着草屑,日本军官的呢子大衣浸着血,马的骸骨瞪着空眼眶,苍蝇聚成黑压压的云。 村民们经过这里都绕着走,士兵们捂着鼻子,只有一个穿破棉袄的乞丐在死人堆里翻找。 他抠开一具日军尸体的嘴,扯出颗镶金的臼齿,又扒开另一具,直到手里攥了37颗。 这场胜仗的起点,是日军的傲慢。 武汉会战正酣时,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想耍个“穿插计”。 让刚组建的106师团从南浔路与瑞武路之间钻进来,切断中国军队退路,再配合27师团合围赣北。 可他没算到,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早把万家岭的地形摸透了。 这里全是丘陵,山沟窄得坦克开不进,正好是个“扎紧的口袋”。 薛岳是战场老狐狸。 他调了10万兵力,把4军、66军、74军摆成“倒品字形”。 一线战壕宽1米、深1.5米,隔十几米挖个2米深的掩蔽坑,盖树枝压厚泥防轰炸。 二线摆预备队,三线架德国重机枪,枪口对着山沟口。 连村民都发动起来。 郭经礼的村把所有锄头借给部队,老人小孩帮着放哨,妇女送热粥到战壕。 日军的“穿插”比薛岳想的更笨。 106师团刚钻进万家岭,就像没头的苍蝇。 9月30日,日军50人一队往杨家岭冲,4挺重机枪把他们挡了五回。 第二天,日军加大炮火,重机枪全被炸坏,敌人冲到10米外。 营长陶益祥吼:“袁体明,吹冲锋号!” 16岁的袁体明站起来,冲锋号一响,士兵们端着刺刀冲出去,陶营长中枪倒下,袁体明的军帽被子弹掀飞,擦着头皮飞过。 这一仗,他们守住了杨家岭,却也看见日军的疯狂。 后来106师团主力挤过来,小金山、张古山反复易手。 51师团长张灵甫急了,带一队人从张古山绝壁爬上去,摸到阵地就拼刺刀,来回夺了7次。 日军的末路,是自己熬出来的。 打不过,就放毒气。 中国士兵没防毒面具,用湿毛巾捂口鼻,没水就撒尿,硬顶着没退。 10月9号,薛岳下了狠招,挑200到500人组成“奋勇队”,自己到前线指挥。 傍晚先轰三小时炮,然后奋勇队带头冲。 这一仗打了一整夜,106师团的阵地全垮了。 10月8号,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给大本营发最后一封电报:“弹尽粮绝,请求救援。” 可冈村宁次的援兵还在半路。 薛岳早切断了106师团的通讯,等日军反应过来,万家岭的“口袋”已经扎得死死的。 胜利的代价,是漫山遍野的尸体。 万家岭战役结束那天,山沟里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薛岳下了命令:“每捡一支枪,给10块钱。” 可没人愿意来。 只有那个乞丐,在死人堆里翻找。 他不怕腐肉,不怕蛆虫,甚至不怕日军身上的刺刀,因为他要找值钱的东西。 后来他回忆:“我翻了几十具尸体,多数是日本军官,嘴里有金牙。我抠开他们的嘴,把金牙扯出来,装在布包里。一共37颗,换了370块钱。” 这些金牙,是他这辈子见过最多的“横财”,可他不知道,每一颗金牙背后,都是一个中国士兵的牺牲。 万家岭之战,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06师团8000余人,击毙击伤数千人,让这支部队成了华中“二流部队”。 冈村宁次在战史里写:“这是我军在华作战最惨重的损失之一。” 可这场仗的意义,远不止“歼敌”。 它是战术的胜利。 薛岳不用死守城池,而是诱敌进沟,用“口袋阵”发挥兵力优势它。 是团结的胜利。 村民帮着放哨送粮,士兵咬着牙拼到最后一口气。 它是士气的胜利。 之前淞沪、徐州输了,全国士气低迷,可万家岭的胜利让中国人醒了:”日寇不是打不赢!“ 叶挺说这场仗“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路透社、美联社报道“中国军队围歼日军一个师团”,苏联派航空队、美国组“飞虎队”来帮。 因为这一次中国用实力证明了,我们有抵抗的能力。 袁体明后来成了司号长,解放后回到家乡,总说:“我那声号,吹出了中国士兵的胆子。” 张灵甫的腿伤好了,后来成了名将,可他总忘不了万家岭的拼杀:“那不是打仗,是拼命。” 我们今天的安稳,是他们用腐土里的血,换回来的。 万家岭的胜利,不是终点,是中华民族抗战的缩影。 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馆——万家岭大捷中国血硬撼日酋 村南溪水被血染红)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