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让人震惊的想法,听上去确实挺震撼,也够大胆,好像只要一通操作,就能让两岸“陆地相连”。 但只要冷静想一想,这根本不是一个现实的工程,而是一个脱离实际的幻想。 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也有约一百多公里宽,平均水深60米,要想把这么一大片海域填平,得动用的土石量多得惊人。 专家算过,大概要堆出好几座喜马拉雅山那么多的土石,这么夸张的工程量,别说我们,从古到今,全世界都没干过。 拿荷兰举个例子,他们为了围出须德海陆地,几十年才完成3000多平方公里的围海工程,而台湾海峡的面积,比那要大十几倍。 就算我们用上最先进的装备,比如“天鲲号”这种被称为“基建狂魔”的大型挖泥船,每小时能处理6000立方米的土石,也远远不够。 “天鲲号”就算昼夜不停地干,也得花上15年才能推进一公里,而整个海峡有上百公里,这个工程根本没法完成。 更关键的是,不可能凭空变出土石,如果真要填,就得把福建沿海的山都挖空才行。 可那样一来,还没等海峡填上,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就先被破坏殆尽,山体被挖空,水系被破坏,海岸线也可能遭到海水倒灌。 而且,台湾海峡可不是一片安稳的海,它地处复杂的地质断裂带,这样的地基,根本承受不了大面积的填海。 日本的关西机场就是在填海地上建的,几十年来一直面临地面沉降问题,还得不停修补,我们要在地震带上造一块“人造大陆”,风险可想而知。 加上海峡区每年有长达半年的东北季风,夏秋季节还会受到台风影响,一次就能把施工现场掀个底朝天,即便花再多钱,也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大自然全部摧毁。 退一步讲,就算技术上真能实现,生态代价呢?台湾海峡不是一片“空海”,它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生活着两百多种鱼类和无数海洋生物,是沿海渔民赖以为生的渔场,如果填了这片海,不仅渔业资源会消失,还会影响海水流通,造成大片生态死亡。 这里还是国际重要的航运通道,大量货船、客船每天穿梭其中,如果真把海峡填平,这些航线全部中断,国际货运都得绕行,运输成本大幅上升,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区域的经济运行,甚至波及普通人的生活。 因此,所谓“填平海峡”的提法根本不可行,真正的智慧,不是去消灭障碍,而是想办法跨越它。 科学家早就研究过几条方案,其中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的“北线通道”最具可行性,一旦建成,从福州到台北的车程,可以缩短到两小时以内。 那将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象征两岸联系的“亲情走廊”,人来人往,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这样的连接方式,才真正体现文明与理性。 当然,桥梁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让两岸人民的心更近,毕竟,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国际公告都清楚写明台湾属于中国,这是国际公认的法理事实。 如今,全世界已有157个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也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我们还有《反分裂国家法》作为底线保障,但实现统一,靠的不是武力,也不是填海这种极端方式。 中华文化历来讲究“以和为贵”“以柔克刚”,靠的是交流、理解和认同,现在两岸年轻人通过网络互动越来越多,网上交流非常热络;经济上深化了合作;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来大陆发展、创业、定居。 当两岸人民的心贴得更近,当理解、信任、共情取代隔阂,那道海峡自然就失去了阻隔意义,那时,不需要用土石去“填平”,人心的距离就能真正被消除。 这,才是最现实、最温和、也是最有力量的通向未来的路。
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0-11 15:55: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