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可以进口美国大豆,阿根廷可以进口美国大豆。 前提是巴西阿根廷消费的每一粒大豆都进口美国的,然后把自家产的大豆全部卖给中国。 之前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美国那边的大豆卖不到中国,急得不行,就想了个 “绕弯子” 的办法。 巴西和阿根廷把自家产的大豆一股脑卖给中国,自己吃的、用的大豆反倒从美国进口,相当于给美国大豆套了件 “南美马甲”,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中国市场。 巴西的操作最能说明问题。 一边是对华出口量的暴增,2025 年 1 到 8 月就给中国送了超 7700 万吨大豆,全年出口预计突破 1.1 亿吨,直接刷新了 2023 年 1.013 亿吨的纪录;另一边是对美国大豆的悄悄采购,要知道巴西国内大豆消费稳定,突然多出的出口量背后,必然需要外源补充。 有意思的是,巴西大豆卖给中国的价格比美国芝加哥期货价高出 1.7 美元 / 蒲式耳,而美国墨西哥湾的大豆价格只高 0.9 美元 / 蒲式耳,进口美豆自用、出口高价豆到中国,这笔账巴西算得门儿清。 阿根廷的配合更显 “贴心”。 2025 年 9 月,阿根廷突然宣布取消大豆出口关税,从 26% 直接降到零,还设了 70 亿美元的免税额度,这波 “限期打折” 直接把中国油厂吸引过来,一晚就签下 10 到 15 船订单,让阿根廷大豆出口订单飙到 7 年高点。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阿根廷每年本身就需要进口大量大豆填补国内缺口,2023 到 2024 年度就进口了 720 万吨,这些缺口正好给美国大豆腾出了位置。 等于阿根廷一边拿着中国的采购订单赚外汇,一边用美国大豆满足国内压榨、饲料需求,完美衔接了美国的中转需求。 美国这边也在暗中发力,把原本要销往中国的大豆先运到南美。 美国农业部曾公布过 45.8 万吨大豆销往 “不明目的地”,业内分析师一眼就看穿了,这些豆子大概率先运到巴西或阿根廷的港口,混进当地大豆库存里,再装船发往中国。 这种操作既避开了贸易摩擦的壁垒,又保住了中国市场的份额,要知道 2024 年巴西产量的 48% 都出口到了中国,美国要是不通过这种方式 “借道”,根本抢不到这块肥肉。 更关键的是,这种中转模式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假象。 美国豆农摆脱了滞销困境,不用眼睁睁看着 1.2 亿吨的年产量烂在仓库;巴西和阿根廷靠差价赚了双份利润,阿根廷取消关税后,大豆进口成本比巴西便宜 200 元 / 吨,卖给中国时又能溢价;中国则维持了大豆供应稳定,前 8 个月累计进口 7331.8 万吨,没受贸易摩擦的太大影响。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全是美国的 “障眼法”,要是没有巴西和阿根廷的 “代购”,美国大豆早就被挤出中国市场了。 从 2018 年贸易战开始,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份额就一路下滑,从 2011 到 2017 年平均 60% 的占比,跌到 2018 到 2024 年的 47%,2025 年更是差点归零。 要是没这招 “绕弯子”,美国大豆产业恐怕早就扛不住了。 毕竟中国已经在推进供应商多元化,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甚至坦桑尼亚的大豆都开始出现在中国港口,美国要是不借着南美这层关系,想再夺回中国市场可就难了。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 “曲线救国” 玩明白了,表面上是巴西、阿根廷对华出口增长,实则是美国大豆换了个马甲,继续占着中国市场的坑。
就在刚刚巴西突然宣布了!10月9日,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宣布:2025年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