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代管的县级市简阳,是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据“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简阳排名全国第79位、四川首位,赢了排名全国第81位的西昌和排名第87、88的宣汉与江油,成为当前事实上的“四川第一县”。 现在的焦点是,被成都纳入麾下的简阳和有“小春城”之称的西昌,谁能率先填补空白,成为四川首个“千亿县”? 2025年突破800亿GDP的西昌,已官方表态将在2027年跨过千亿,全域简阳能否在2026年先行一步? 全省7个百强县,简阳领先并不多 在四川的县域经济发展版图上,简阳、西昌、宣汉、江油、射洪、彭州、金堂7个百强县组成了第一梯队,彼此排名相当接近,综合实力并没有真正拉开差距。 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GDP成绩单,简阳为290.7亿元,同比增长7%,西昌为374.51亿元,同比增长6.1%,都高于全省增速。简阳的全域统计数字后程将有大幅的提升,而且其部分区域属于成都东部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范畴,可以继续享受划拨的政策红利,后劲较足。 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来看,简阳和西昌各有侧重。 先进制造和临空经济是简阳的优势,低温装备产业集群位居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电商物流产值达154亿元,申通川藏总部项目拥有每日600万票的处理能力。 西昌本身有航天城品牌效应,在钒钛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发展较快,“工业+文旅”发展态势良好。 只是简阳在成都都市圈里存在感不高,而西昌的区域龙头地位相对稳固。 区位优势,简阳好于西昌 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简阳在交通枢纽地位和人口集聚能力上领跑四川全省。 15分钟抵达天府国际机场、30分钟直达成都主城区、1小时联通成渝双核——这可不是成都市民认知中太过偏远的简阳,天府国际机场就是其最大的傍身优势。 相比之下,西昌由“一绕两纵两横”高速路网、年客流量超1100万人次的新成昆铁路、年吞吐量百万级的青山机场,所构成的川滇/攀西综合交通枢纽,不是不够强,但显然不如国际空港能级支撑的简阳。 而且,简阳因其“成都东部区域物流港”的定位,通过中通、传化等头部企业的资源整合,正在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强贸易、贸易聚产业”的格局。 简阳和西昌同为百万人口县域,但西昌靠的是攀西资源开发与州府集聚效应,简阳吃的是成都向东发展与空港经济拉动的红利。 两边就算吸引人口的数量相当,简阳也在产业工人和中高端人才方面占优一些。西昌也在航天、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招引专业技术人才,但效果不如成都都市圈里的简阳。 政策红利的天花板,还看简阳 同时坐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规划等多重政策利好,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城市、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的定位持续强化,这是2016年简阳正式划给成都后应得的丰厚红利。 别说西昌,能在政策能级和覆盖广度上和简阳媲美的县域都少之又少。受益于此,简阳的产业迭代速度领跑全省,其他县域都难以出现类似其的重大项目集中落地态势。 综合来看,在产业升级潜力、交通枢纽能级、政策叠加效应等核心指标上领跑的简阳,如果增速不被西昌反超和甩开,将以全域数据成为四川第一个“千亿县”。
心坏了的科长!上世纪90年代,我们厂组织部有一个科长,为人特别圆滑,见人说人话
【1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