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糖心萌喵 2025-10-12 08:27:21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得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美国高速真不是全免费。大家常说的“美国高速免费”,大多指的是州际高速公路,可这些公路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根本不是从过路费里来的。 美国政府靠的是燃油税和车购税,比如你加一升汽油,里面就包含了专门用于公路建设的税款,这些钱统一进了联邦公路信托基金,再拨款给各州修高速、养高速。 中国高速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要修高速的时候,财政资金紧张,没办法像美国那样靠税收全覆盖,只能搞“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 早期的高速几乎都是靠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建起来的,既然借了钱,自然要收过路费还本金和利息,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再看所谓的“8年亏空6万亿”,这个数得拆开看。中国高速的亏损,主要不是运营成本大于过路费收入,而是每年要还的贷款利息太高。 就拿2023年来说,全国高速公路收费收入大概5000多亿,但当年要还的贷款利息就有4000多亿,再加上养护、人员、设备这些运营成本,算下来自然是亏的。 而且中国高速还在不停新建,尤其是西部山区的高速,地形复杂、桥隧比高,一公里造价能到1亿甚至2亿,这些新修的路还没开始收费或者收费刚起步,贷款利息却已经在算,亏损自然会累积。 美国高速为啥“盈利”?其实它根本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盈利,而是收支能平衡。 美国州际高速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就还完了建设成本,现在主要支出就是日常养护,而燃油税、车购税的收入刚好能覆盖这些支出,甚至还有结余。 但美国的高速也有收费路段,比如加州的部分高速、东部一些城市圈的高速,这些收费路段也是为了补充养护资金,只是大家没怎么关注而已。 更关键的是两国高速的建设规模和覆盖范围完全不同。中国现在有17万公里高速,比美国多了快一倍,而且还在向偏远地区延伸。美国的高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西部很多地方高速密度很低,建设和维护成本自然低。 中国西部的高速,比如川藏、青藏高速,很多路段一天跑不了几辆车,收费收入连养护成本都不够,但这些路必须修,因为要带动当地经济、方便民生,这是社会效益优先,不能光算经济账。 还有运营成本的差异。中国高速的养护标准很高,尤其是对桥隧、路面的日常检查和维修,投入比美国大得多。而且中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应急救援这些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这些都需要花钱。美国很多高速的服务区设施简单,甚至有些路段连路灯都没有,养护成本自然降下来了。 再说说“14亿人养不起”这个说法,其实中国高速的收费标准并不高。以小型客车为例,大部分高速每公里收费0.4到0.6元,跑1000公里也就五六百块钱,对比美国的燃油税,其实差不了多少。 美国每加仑汽油的燃油税大概0.5美元,按一辆车百公里油耗8升算,跑1000公里大概要加80升油,光燃油税就要交差不多3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00多块,再加上美国油价本身就比中国高,其实整体出行成本并不比中国低。 而且中国一直在调整高速收费政策,比如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这是美国没有的福利。还有很多省份对货车实行按轴收费、ETC优惠,都是在减轻用户负担。 同时,中国也在推进高速债务重组,比如将部分长期贷款转为低息贷款,延长还款期限,慢慢降低利息压力,未来随着更多高速还清贷款,免费的路段也会越来越多。 美国高速也不是没有问题,很多州际高速因为建设时间早,路面老化严重,车道窄,堵车是常事,只是大家没看到它背后的资金压力。 中国高速现在的“亏损”,本质上是在为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建设买单,是在为偏远地区的发展铺路,这些投入带来的社会效益,比如促进物流、带动就业、缩小区域差距,远比短期的经济亏损更有价值。 所以说,拿中国高速的“亏损”和美国高速的“免费”比,本身就是不客观的。两国的国情、建设模式、资金来源都不一样,不能只看表面数据就下结论。 中国高速不是养不起,而是在现阶段,用收费的方式保障建设和运营,最终目的是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交通,这是一个长期的、有远见的投入,而不是简单的“亏不亏”能衡量的。

0 阅读:68
糖心萌喵

糖心萌喵

糖心萌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