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他说:“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张忠谋这番话,一边强调自己是美国人,一边说“美国要是想扼杀,中国真没辙”,看着像是从半导体行业格局出发的判断,其实藏着对中国科技突破的故意轻视,更透着藏不住的焦虑。 他在这行干了几十年,不可能不知道全球产业链的韧性不是哪一方能随便摧毁的,可他这么说,更像是在表明台积电跟美国市场绑得有多紧。 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台积电北美市场的收入占比已经涨到了77%,大陆市场的占比却从去年的9%降到了7%,这种市场结构的倾斜,或许让他不得不说符合“美国身份”的话,但这早就跟中国芯片产业的真实进展对不上了。 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追赶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打实的全产业链突破。2025年6月发布的龙芯3C6000处理器,已经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从指令系统到IP核,全都是靠自主研发的“龙架构”来支撑,专门用在安全要求特别高的关键领域。 才过了三个月,龙芯3B6000M又传来好消息,这款处理器集成了8个自主核心,在2.5GHz主频下,单核定点分值能达到30分,还能流畅处理4K高清视频,里面还装了一整套国产加密算法模块。 这些突破不是孤立的,上海微电子已经能批量生产90纳米制程的光刻机了,28纳米浸没式的机型也进入了研发测试阶段,现在正和中芯国际一起推进合作验证。 资金支持也找得很准,57.02亿元的上海芯链聚私募基金,已经锁定了8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重点攻克先进制程、车规级半导体这些“卡脖子”的领域,预计能带动300亿元的产业链投资。 从设计到制造,从材料到设备,中国正在搭建不依赖外部的芯片生态,这跟张忠谋说的“没辙”完全是两回事。 更该注意的是,中国的科技自主不只是在芯片这一个领域发力,而是在好几个战略赛道上一起突破,这才是应对外部打压的底气。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30颗卫星搭起了全球没有死角的网络,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能达到1.8米,比GPS的公开服务标准还高,它独创的短报文功能,在地震救援、远洋渔业这些场景里,表现出了没法替代的作用。 现在全球40%的智能手机都支持北斗信号,137个国家签了合作协议,就连伊朗都在推进关键领域从GPS换成北斗,还直接说“依赖美国基础设施的时代要结束了”。 2023年,北斗主导的标准还打破了GPS的垄断,成了国际民航组织的正式标准,这种在规则层面的突破,比单一技术突破更有影响力。新能源领域也有不少亮点,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凭着40%的市场占有率,建起了技术上的优势,还支撑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这些领域的成功说明,中国已经摸透了“自主创新+产业协同+政策引导”的发展路子,而且这套路子正在芯片领域加快推进。 张忠谋的话里,其实藏着对这套发展路子的深层焦虑。他之前还说过“中国大陆的半导体技术至少比台湾落后5到6年”,还公开支持美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制裁,可实际情况是,虽然中国芯片自给率还不到35%,但2025年前三季度,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7%,先进制程设备的采购量翻了一倍,这种增长速度正在快速缩小技术差距。 更有意思的是,台积电大陆市场的营收占比从2024年二季度的16%降到7%,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变小了,而是美国政策逼着产业链切割的结果。 可这种切割反而让国产替代的速度变快了,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高位,龙芯处理器也在政务、能源这些关键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应用。 张忠谋大概也清楚,等中国能自己造出芯片、导航系统和高端电池,美国的“扼杀”手段只会逼着中国搭建更完整的产业体系,而台积电失去大陆市场后,想扛住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冲击,只会更难。 张忠谋反复强调自己是“美国人”,或许是想靠国籍立场给自己的话背书,但科技发展的规律从来不会被身份标签左右。 从北斗打破GPS的霸权,到龙芯摆脱对国外指令系统的依赖,从宁德时代领跑全球电池市场,到光刻机一步步突破,中国正在用一个又一个扎实的成就证明,自主创新从来不是“没辙”的选择题,而是关系到发展根本的必答题。 台积电可以选择跟美国市场绑定,但没法阻止中国在半导体领域走出自己的路;张忠谋可以表达自己的个人立场,但掩盖不了中国科技突破的事实。 当57亿元的私募基金投向芯片攻坚的一线,当北斗信号覆盖140多个国家,当龙芯处理器装到关键基础设施里,这些力量加起来,就是打破技术垄断、顶住外部打压的底气。所以说,那些“中国没辙”的说法,最后肯定会被中国科技自主的脚步声给打破。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3 10:05:43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