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圈近来热议的情绪价值,似乎没有很详尽的讨论。小米汽车、小米17 Pro系列的背屏、小米小折随身拍、小米的AI宠物锁屏……不管是网友还是KOL都习惯性地把其成为爆款的原因粗略等同于“爽”,没有做更进一步的拆解分析。
情绪价值是商界的新鲜玩意儿吗?只有小米在做吗?有几种类型的情绪价值?情绪价值其实是很值得琢磨的一件事。
1.情绪价值在科技圈新鲜吗?
答案是否定的。哪怕是放眼整个市场,用情绪价值拿捏消费者的例子都是屡见不鲜的。而这种手段又在高价位产品上体现得最多。
以需求金字塔来说明,消费者选购中低端产品的时候更可能因为预算有限而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预算充盈到可以迈入所谓高端的门槛之后,产品实用性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于是个体的情绪价值开始纳入需求中。厂商也乐得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抬溢价。
2.传统的情绪价值有哪些?
不同时代的情绪价值是和时代背景高强度绑定的,可以说目前年轻一代消费主力的情绪价值取向正在发生转变。老一代,或者说社会保守派的情绪价值取向就有了充足的案例来说明。接下来以两个旧版本的高端手机品牌为例说明,它们是怎么巧妙运用情绪价值吸纳消费者的。
2.1 金钱崇拜与A品牌。
A品牌在下沉市场里最大的标签就是一个字——贵。早期甚至有所谓卖肾买A的故事。而这就完美迎合了内地极大部分人群本能的、原始的金钱崇拜。
买A=有钱人。所以想要成为别人目光中的有钱人就有了捷径,那就是买A。
明星在用A,网红在用A,有钱老板都是随手掏出来一款A,A的新款一出就有人疯抢,只为了第一时间上手然后发朋友圈让评论区啧啧称赞“太富了”。
A和富人的强关联程度之高,让不少人甚至患上了“A病”,所以从小到大即便囊中羞涩,也想有一天能用上一款A。
2.2 权力崇拜与B品牌。
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情绪价值,但大家都应该知道,全球不管哪个地区,只要是存在权力结构的地方,就必定有权力崇拜。
在这种情况下,B品牌也就直接间接、主动被动地和权力崇拜搭上了关系。
例如“高官用的都是B品牌”、“TZ内用的都是B品牌”、“采购都是采购B品牌”等等一系列民间暗示。让人产生了“我用B品牌,那我也是权力高位”的幻觉。
而这对于某群对于权力崇拜最严重的群体,简直是戳到了心坎上。尤其是JZ爱好者、小老板、中老年人……
3.小米的情绪价值和旧版本的情绪价值有什么不同?
旧版本的机圈的情绪价值,或者说旧时代的市场常用的情绪价值,都会落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点上。
买了A,你就是有钱人;买了B,你就是权力上位;买了某某轻奢服装,你就是迈入上流的新贵;买了某某老牌奢侈品,你就是Old Money……
厂商精确地切割并且把控着消费者对于自身生态位的欲望和追求,把这类追求融入品牌产品的营销之中,制造“你得到了某产品,就得到了某身份”的幻象。
而小米的不同点,或者说以小米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人群价值取向的落点却是落在了“你是谁”上。
你不必时刻追求有钱有权,你自身的价值就很重要。
所以强调“驾驶者之车”的小米汽车成爆款了,哪怕是开SUV,哪怕你是要带着全家出行的全职司机,你的驾驶体验也很重要。
所以强调自我表达的小米17系列成爆款了,一整块背屏都可以给你来表达你的喜好,不管是你喜欢的明星、球队、IP、动漫和你的家人、宠物,小米都给了你空间来展示和对外表达。
小米对于消费者情绪价值的挖掘,完全抛弃了旧版本的若隐若现的阶级叙事,转而拥抱了个体价值。
4.为什么小米拥抱的个体价值能屡试不爽?
答案也很简单,这就是一个强调个体价值的时代。
金钱崇拜和权力崇拜会是较长时间的主旋律,但个体价值的挖掘和被重视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你有钱很了不起,但目前经济背景下,Chou富情绪也日益高涨,美化富人的论调早就过了时。
你有权……Never mind。
所以为什么一群人在不断质疑小米背屏实用性,但另外一群人在疯狂付费。因为后者懂得尊重自己的情绪价值,也知道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一样,是切实存在的珍贵的东西。而前者遵循着旧时代对物品的刻板印象,觉得人类是可以阉割情绪和情感价值的工具,工具要什么情绪价值?不说背屏不能买,游戏也不能玩,漫画也不许看。
对应来看,当下最火的是什么经济?演唱会经济、盲盒、认养挂件……最新一批消费主力正在崛起,也在不断为自己付费,重视自己的价值。这是小米精确把握住的风口,也是小米借由越来越扎实的产品基础进一步飞升出一款款爆款的关键。
看不懂这些,尊重不了个人价值,当然就解答不了小米为什么能成功,只能酸溜溜地说“小米会营销,我们不会”。
用户10xxx20
还是说下雷总吹的防弹涂层,电池向下喷火,二百时速秒刹停是否有效吧,别天天的吹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