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湖南平江解放后,有一个乞丐模样的妇人,径直走进了县委大院,当门口的守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13 11:33:56

1949年,湖南平江解放后,有一个乞丐模样的妇人,径直走进了县委大院,当门口的守卫拦住她的时候,女乞丐却说:“我不是要饭的,我是来找县委书记的”。 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还带着个十岁左右孩子的妇女,开口就要找县里的一把手,这事儿怎么听都透着古怪。 没过多久,时任平江县委书记的齐寿良走了出来。他看着眼前这对可怜的母子,温和地问道:“大姐,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位妇女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她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只是手忙脚乱地从自己破烂的衣服内衬里,掏出了一个同样破旧、沾满污渍的布包。当里面的东西露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不是石头,也不是干粮,而是一包沉甸甸、黄灿灿的金块!足足有十六两重! 妇女哽咽着,终于说出了一句让历史都为之动容的话:“书记,我叫朱引梅,我丈夫是涂正坤。这是他十年前让我保管的党组织经费,今天,我总算可以把它交还给组织了!” 朱引梅的丈夫涂正坤,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平江本地人,裁缝出身,却在革命浪潮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战士。他搞过工运,参加过平江起义,在彭德怀元帅的麾下立过功。到1938年,他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湘鄂赣省委书记,是我党在当地的重要领导人。 他和朱引梅,是典型的革命夫妻。两人都是穷苦出身,有着共同的理想。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国共第二次合作虽然表面上团结抗日,但暗地里,国民党顽固派的小动作从未停止。涂正坤作为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的主任,早就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些国民党军队的枪口,似乎随时都可能调转方向。 1939年6月的一天,涂正坤把妻子朱引梅叫到身边,郑重地将一个布包交给她。 “引梅,这里面是组织的经费,十六两黄金。局势越来越复杂,这笔钱放在我这里不安全。你替我收好,万一我出了意外,你一定要想办法把它交还给党。” 朱引梅心里“咯噔”一下,她知道,丈夫这是在交代后事。她含着泪,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个承诺,她并不知道需要用十年的苦难去践行。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以“开会商议抗日”为名,将涂正坤等人骗出通讯处。在路上,敌人设下埋伏,突然开火。涂正坤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42岁。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不准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正在家里的朱引梅立刻意识到出事了。她来不及悲伤,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好黄金,保护好孩子。当时,他们的儿子涂明涛才九个月大。 她迅速将那个装着黄金的布包藏进后院的柴火堆里。几乎就在同时,特务冲进了院子,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斩草除根。一个特务抱起了尚在襁褓中的涂明涛。 千钧一发之际,房东大娘冲了出来,一把抢过孩子,对着特务怒吼:“这是我的亲孙子!你们要干什么!”特务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搞蒙了,以为真是抓错了人,搜查一番后悻悻离去。 朱引梅和儿子,就这样侥幸逃过一劫。 她挖出那个沉甸甸的布包,紧紧绑在身上,抱着九个月大的儿子,趁着夜色消失在了茫茫深山之中。 从那一刻起,曾经的省委书记夫人,彻底变成了一个亡命天涯的“乞丐”。 这十年里,最折磨人的并非饥饿和寒冷,而是那份随时可能被发现的恐惧,和那份无法与组织联系上的孤独。 一个弱女子,怀里揣着一笔巨款,身边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身后还有追兵。只要她拿出哪怕一小块,就能让母子俩吃饱穿暖,再也不用受这份罪。 可是,她没有。一次都没有。 就这样,她抱着儿子,从平江走到浏阳,又走到湖北通城。她的头发白了,脸上刻满了风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二十岁。儿子涂明涛的整个童年,记忆里就只有无尽的流浪、乞讨和饥饿。 直到1949年7月,解放的炮声传遍了三湘大地,平江解放了!当朱引梅听到这个消息时,这个坚强了十年的女人,抱着已经十岁的儿子,放声大哭。 天,终于亮了。 她带着儿子,回到了这个阔别已久的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县委大院,完成了那个跨越了十年生死的承诺。 听完朱引梅的讲述,县委书记齐寿良眼含热泪,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大姐,这些年,你受苦了!” 组织上要给予她嘉奖和优待,但朱引梅都拒绝了。她说,自己什么都不要,只希望能恢复党籍,然后带着儿子过平静的日子。她没有把自己当成英雄,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 一诺十年,黄金有价,但这份信仰,无价。 朱引梅的后半生过得非常朴素,甚至有些清贫。她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也几乎不再跟人提起那段往事。直到90年代,县委机关搞房改,年迈的她拿不出钱买房,有人说风凉话,她才气得说了一句:“我一辈子公私分明,不然当年那一斤多金子就不会上交!” 她的儿子涂明涛,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干部。他始终记得母亲的教诲:“要坚持原则,对党忠诚,不要争名逐利。”

0 阅读:75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