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2日突然官宣,砸出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关键矿产囤积战”。

文史资鉴堂 2025-10-14 12:04:27

当地时间10月12日突然官宣,砸出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关键矿产囤积战”。   这钱花得一点不绕弯子,就是要把那些能卡住美军装备脖子的“工业维生素”先囤一波,免得哪天被人捏住命脉。   让美国如此慌张的根源,全藏在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年那份报告里:中国把控着全球60%的稀土开采、85%的加工产能,石墨负极材料更是垄断了98%的份额,镓、锗这些半导体“粮食”的占比超90%,从挖矿到加工的全链条优势,等于攥住了美军装备的“生命线”。   要知道这些矿产可不是普通石头,每一样都跟美军的先进装备绑在一起。就拿稀土来说,这东西号称“战争金属”。   F-35隐身战机的发动机、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里全是它的身影,每架飞机得消耗约417公斤稀土材料,缺了它,战机的雷达可能连目标都锁不住,发动机也没法维持高推力。   更别提美军正在研发的F-47六代机,对稀土的需求量只会比F-35还大。石墨的用处更关键,高纯度石墨能扛住几千度的高温,弹道导弹的鼻锥、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动机喷管内衬,全得靠它续命,要是没了石墨,这些尖端武器刚起飞可能就烧穿了。   镓和锗这俩半导体粮食更是美军的“眼睛”和“耳朵”。F-22的AN/APG-77雷达、E-2D预警机的探测系统,核心都用了砷化镓材料,能让雷达探测距离翻番。   而锗是红外成像仪的核心,单兵侦察仪、导弹制导装置、天基预警卫星,少了它全成了“睁眼瞎”。   可偏偏这俩东西美国自己顶不起来——2023年中国刚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国防部就急着承认,自己压根没有镓的战略储备,军工企业只能靠库存硬撑,长期下去连产能都得砍。   更要命的是中国的全链条把控。稀土开采占60%不算啥,加工环节85%的份额才是关键——就算美国从澳大利亚买来了稀土原矿,运回去也没法直接用,还得送到中国的加工厂提纯,这等于把主动权拱手让人。   石墨负极更夸张,98%的垄断份额意味着全球动力电池、军工储能设备的核心材料,基本得看中国脸色。有行业人士算过,要是中国断供石墨负极,美军正在列装的电动战车、无人装备,不出半年就得趴窝。   美国不是没试过自救,可实在太费劲。本土唯一的全产业链稀土企业MP Materials,拿了国防部4亿美元投资,2024年才刚试生产汽车级磁体,年产能才1000吨,连F-35的零头都不够。   想建第二座工厂扩产到8000吨,最快也得2026年底才能投产,远水解不了近渴。找盟友帮忙也不顺利,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但加工能力为零。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刚发现超大型稀土矿床,可开采和加工设施得砸几十亿美元建,没个五年八年根本出不了货。 所以这次10亿美元囤矿,本质就是“急病乱投医”。   根据国防后勤局披露的采购意向,这10亿美元里,5亿要给美国锑业公司买钴和锑,1亿买钽,还有4500万要联合力拓集团买钪——这些全是导弹、核武器、半导体的关键材料,尤其是锑,美国自己没矿,之前全靠中国进口,再不囤2025年就得断供。   同时美国还逼着盟友一起囤,澳大利亚已经在谈12亿澳元的战略储备,想跟美国绑在一起建“矿产俱乐部”。可就算砸了钱,美国还是没底。   有市场人士算了笔账,国防后勤局要的采购量,不少都超过了美国全年的进口量,强行扫货只会把价格炒高,最后可能钱花了还没囤够。   这些矿产买回来也得加工,美国本土的冶炼厂跟不上,最后可能还是得偷偷找中国企业代工。更尴尬的是,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石墨需求要涨4倍,锂需求涨5倍,中国已经在扩产,美国光靠囤货根本赶不上需求增速。   这场囤积战看着是“扫货”,本质上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缩影。美国想靠砸钱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但关键矿产的开采、加工是全链条活儿,中国几十年攒下的产能优势不是短期能追上的。   现在这10亿美元砸下去,更像给军工企业吃颗定心丸,真要解决问题,还得看本土产能能不能起来、盟友的矿能不能快点挖。   不过从目前的进度看,美军这“生命线”,恐怕还得被捏好几年。 你对美国这场关键矿产囤积战的后续走向有什么看法?或是想了解某类矿产的具体应用细节,都可以随时跟我说。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