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你回不了中国!”泰国黑导游威胁中国游客,不购物就不能回国。但是我们也不是软柿子,目前芭提雅警察已经对男子拘留调查,估计这下他再也嚣张不起来了。 据新华社快看10月15日报道,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视频里,一辆行驶在泰国公路上的旅游大巴车内,气氛降到了冰点。 一个穿着紫色T恤、染着黄毛、脖子上挂着粗银链子的男子,正指着一名游客的鼻子大声呵斥,他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跟他手上戴着的佛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名男子,就是这趟旅行团的导游,他发火的原因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仅仅是因为被他指着的那位游客,在之前的购物点没有消费。 眼看自己的“业绩”没着落,这位导游的火气瞬间就顶了上来,当着全车人的面,开始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给游客施加压力。 车厢里坐着的都是来自中国的游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毕竟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谁也不想惹麻烦。 有人悄悄拿出手机,想把这嚣张的一幕记录下来,可这个举动非但没能震慑住导游,反而让他更加狂躁。 “把视频给我删了!”导游立马调转枪口,瞪着眼睛冲拍视频的游客吼道。 这一声怒吼,让本就紧张的气氛彻底凝固,整个车厢里鸦雀无声,再没人敢有任何小动作,游客们花钱出来旅游,本想放松心情,结果却成了被导游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这趟旅程的体验感可想而知。 这件事被曝光后,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泰国不是对中国游客很友好吗?怎么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其实,这背后牵扯出的是泰国低价旅游团一条畸形的产业链,市面上那些标价一两千块的“泰国X日游”,听起来性价比超高,但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些钱,往往只够支付游客往返的机票和国内旅行社的利润,到了泰国,负责接待的地接社不仅分不到一分钱,甚至还要倒贴钱给国内旅行社,花钱把游客“买”过来。 地接社想要回本甚至盈利,唯一的指望就是游客在行程中指定的购物店里大把花钱,他们管这叫“赌团”,赌的就是游客的消费能力。 一旦游客不买账,导游的压力就来了,他们不仅可能拿不到提成,甚至还要自己承担一部分损失,于是,为了逼游客消费,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就都使出来了。 从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到“不购物就不让上车”,甚至是这次视频里出现的“不让你回国”的赤裸裸威胁,都成了他们常规的操作。 有网友评论说:“这哪是导游,分明就是绑匪!” 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这种模式下的游客,已经不再是享受服务的消费者,而是被导游视为必须榨出油水的“人质”。 他们的行程被购物点切割得七零八落,本该欣赏的风景没看多少,倒是见识了不少珠宝店、乳胶枕店和蛇药店的“风采”。 更让人心寒的是,这位导游虽然身在泰国,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多网友根据口音猜测,他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同胞。 自己人坑自己人,下手往往更狠,因为他太了解国人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了,他料定在异国他乡,大部分游客不敢跟他硬碰硬,所以才敢如此有恃无恐。 幸运的是,随着视频的发酵,这件事很快引起了泰国相关部门的注意,据后续报道,这名涉事男子已经被当地警方拘留调查,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这个结果大快人心,也给那些还想靠歪门邪道赚钱的“黑导游”敲响了警钟,但这仅仅抓了一个导游就够了吗?显然不够。 只要“赌团”这种不合理的模式还存在,今天这个导游倒下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导游站出来,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批游客,病根不除,光治皮外伤是没用的。 泰国旅游业想要长远发展,靠的绝不是这种杀鸡取卵的低价竞争,而是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明明有着美丽的海岛、厚重的历史和诱人的美食,却偏偏要把自己搞成“购物天堂”的代名词,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喜欢出国旅游的朋友提了个醒:旅游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受气,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千万不要只盯着价格看。 那些远低于正常成本的“低价团”,背后必然有你看不见的陷阱在等着你,与其花钱买一肚子气,不如多花点预算,选择一个正规、纯玩、有品质的旅行团,或者干脆自由行,把行程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如果真的不幸在国外遇到了类似被威胁、被强制购物的情况,也不要慌张,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证据,比如录音、录像。 事后第一时间向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或领事馆求助,同时向国内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报名的旅行社进行投诉。 我们的沉默和忍让,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你的每一次勇敢发声,都是在为净化旅游环境出一份力。 信源:新华社快看2025-10-15——使馆通报中国游客在泰国被威胁购物:该导游持中国护照 在泰国无导游资质,泰方已对涉事旅行社进行调查追责。提醒游客 切勿相信“低价游”!
印度一个旅游博主只带了一百五十块钱来我们中国,说来玩的。看了这个视频,说实话
【71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