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着俄罗斯的国家突然集体搞了个大动作,直接宣布要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这《渥太华禁雷公约》可不是普通协议,算是全球反地雷的标杆,以前大家提起它都默认是件好事,毕竟地雷这玩意儿太缺德,炸完敌人还炸平民,战后几十年都可能藏在地下当“隐形杀手”,能不用就不用。 可现在倒好,一群挨着俄罗斯的国家扎堆要退,理由就俩字:安全。听着挺硬气,其实全是被眼下的局势逼的。 巧的是,这些扎堆退约的国家全跟俄罗斯挨得近,波罗的海三国、波兰、芬兰再加上乌克兰,一个个都把退约流程提上了日程。 最早是今年3月,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就先放了话,说要退出,到了6月更热闹,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直接把退约文件递到了联合国,芬兰议会也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退约决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紧跟着签了令,后来议会也给过了关。按公约规矩,提交通知半年后就正式生效,用不了多久,这些国家就能名正言顺地造地雷、埋地雷了。 他们嘴里的“安全”,说白了就是盯着俄罗斯。自从俄乌冲突起来,这些国家就没踏实过,尤其是跟俄罗斯有1340公里边界的芬兰,还有常年把“普京的俄罗斯是威胁”挂在嘴边的立陶宛,都觉得边境防御压力陡增。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本来就没签这个公约,打仗时用地雷没顾忌,这些国家反倒被公约捆着手脚,觉得防御时少了个重要选项。波兰国防部长说得更直接:“不能被公约绑着,得给自己留决策空间。” 退约可不是喊喊口号,这些国家已经开始动真格了。波兰直接说了,得造100万枚杀伤人员地雷,国有的军备集团已经接了活儿。芬兰更有经验,冷战时就造过不少地雷,比如绑在树上拉引线的PM-68,还有只要60克炸药就能伤人的SM 65-9,加入公约后才停了产,现在估计工程师们已经在琢磨怎么给老型号升级换代了。 立陶宛和芬兰还透口风,说2026年就要自己生产地雷,专供自家国防用。 他们盘算的是用地雷搭防御网,不是说地雷能把敌人挡死,而是能逼着对方花时间花钱清路,拖慢他们的脚步。计划里是把反坦克地雷和小个儿的杀伤人员地雷混着埋,敌人的坦克过不去,排雷的工兵也得小心翼翼,等于给自家边境加了道“慢动作”防线。 甚至有人琢磨着把地雷和无人机结合,直接往敌人战壕里投,威力堪比大口径炮弹,这玩法比以前埋着地雷等敌人踩要灵活多了。 可这事儿哪有只算好处不算账的?地雷这东西一旦埋下去,就没那么好控制了。2023年全球就有近6000人被地雷炸伤炸死,八成是平民,还有不少是孩子。以前战场的地雷常被洪水冲得四处都是,仗打完几十年了还在伤人。 乌克兰现在就是例子,满地地雷清理干净得花346亿美元以上,这笔账谁都算得清,但这些国家这会儿顾不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在背后的态度,之前拜登就批准过给乌克兰送地雷,说能帮着挡俄军。现在这些北约国家退约,等于给援乌地雷扫清了障碍,以后给乌克兰送地雷更名正言顺了。只是这么一来,欧洲东部边境怕是要变成“地雷带”,俄罗斯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说不定也会加码部署,地区局势只会更紧张。 这哪儿是退约啊,分明是把“防御优先”的牌子直接亮出来了,管不了以后的麻烦,先顾着眼前的安全再说。国际上喊了这么多年的反地雷共识,就这么被现实的安全焦虑冲得七零八落。 说白了,这波集体退约就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安全的幌子底下全是现实的无奈,只是那些将来可能被地雷威胁的平民,怕是要为这份“安全”买单了。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 《欧洲多国退出禁雷公约引担忧》
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紧挨着俄罗斯的几个国家,像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
【35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