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柔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晚清的下级军官,吴石被带走那天,给周至柔打了三通电话,都没有人来接,吴石便心知肚明。 人这辈子,走的什么路,其实早就写在骨子里了。往昔,周至柔与吴石情同手足,彼此信赖,堪称可托付后背之至交。 然而时移世易,结局大相径庭:一人活得风华尽显,一人死得慷慨壮烈。他们俩的故事,讲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两种活法——“求稳”和“求仁”——在一个要命的关头,撞了个满怀。 这分道扬镳的种子,其实早就种下了。周至柔的骨子里就刻着一个“稳”字,这是他爹给的。 他家境优渥,父亲是晚清军官,从小给他灌输的就是:“不该沾的别沾,才能保住好日子。”这套哲学让他活得极度小心,凡事先算计利弊。 所以,当他和吴石还在陆军大学当同学时,吴石跟人高谈阔论国家未来,周至柔却觉得这些太空了,他劝吴石:“我们当兵的,把自己的差事办好就行。” 一个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另一个却总想着天下人的太平,俩人从根上就不是一路人。 1950年3月1日的夜幕低垂,如一块无形幕布悄然落下。于他们而言,此夜宛如命运岔道的标识,自此,人生轨迹分道扬镳。 彼时台湾笼罩于肃杀氛围,吴石预感大祸将至。他心急如焚,遂拿起电话,接连三次致电已任代理参谋总长的周至柔。这几通电话,是他对往日情谊最后的指望。 听筒中,仿佛有层无形屏障,将一切声响阻隔。令人窒息的死寂,如浓稠墨汁肆意弥散,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叫人几近喘不上气。 周至柔就在那儿,他什么都知道。那时他正在士林官邸开会,清楚这案子是蒋介石亲自抓的,谁碰谁死。 在那种特务遍地的环境里,接这个电话就等于引火烧身。于是,他先让秘书挡,再看着电话响,最后干脆叫人拔了线。其实在这之前,他早就把家里跟吴石来往的信烧了个干净。 电话彼端,吴石长久缄默静候。时光缓缓流淌,那些隐晦的思绪逐渐明晰,终于,他眸光闪动,似是穿透迷雾,悟透了一切。 横亘于他们之间的,早已不再是那根细细的电话线,而是一条波涛汹涌、难以逾越的长河,将彼此的世界无情分隔,似有天堑之隔。 后来的故事,历史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周至柔如愿以偿,官运亨通,一路做到陆军一级上将,在台北权势滔天,活到88岁才因心脏病去世。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安稳,代价就是对吴石这个名字和那三通电话,沉默了一辈子。 而吴石,在牢里受尽酷刑,瞎了一只眼也没低头。于马场町刑场,他神情坚毅,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之豪言,此语掷地有声,尽显赤诚。 言罢,他毅然决然,从容赴死。几十年后,他被追认为烈士,他的骨气和信仰,被永远记住了。 但,难道真的只有这两条路可选吗?并不是。他们的老朋友陈诚,给出了第三种答案。陈诚已然位居要津,自然深谙其中凶险叵测。 然而,他始终铭记着吴石昔日的救命之恩,这份恩情如磐石般在他心中扎根,难以忘怀。 他冒着风险,悄悄地帮了吴石的家人,不仅让吴石妻子王碧奎的刑期从九年减到七个月,还化名“陈明德”,一直供吴石的孩子念书生活。 陈诚的做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周至柔那句“没办法”的苍白。 它告诉我们,在保全自己和坚守情义之间,不只有彻底点燃和完全熄灭两种选择,还可以有隐秘而坚韧的守护。这或许才是人性最复杂,也最值得琢磨的地方。 参考信息: 八闽英烈清廉谱⑤ | “红色密使”吴石——演绎隐蔽战线上的忠正清廉来源:驻厅纪检组、厅优抚褒扬处、省烈保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18 14:16
周至柔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晚清的下级军官,吴石被带走那天,给周至柔打了三通电话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5 11:54:52
0
阅读:2787
用户48xxx70
吴打电话给周干什么?
论语 回复 用户48xxx70 10-15 21:19
想保命蔡孝乾第一次被抓的时候就逃了
用户48xxx70 回复 10-15 20:24
想保命吧
方hs
那时没有来电显示
北宋时代
平庸之辈!陈辞修土木系,空军没别的要人了,黄光锐中途辞军经商,汪强早逝,黄秉衡被冷藏出国,所以被湾湾称为民国空军之父,还有一个湾湾高尔夫之父。
海上明月
陈诚与蒋的关系非比寻常,所以他能冒这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