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却吃不起!朝鲜人的猪肉困境背后竟是这些原因

史之春 2025-10-15 16:41:43

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猪肉(以及其它肉类)是一种昂贵且难以经常获得的奢侈品。   朝鲜多是山地,能种地的地方只占两成,粮食首先得保证老百姓吃饭,能用来喂猪的饲料就特别紧张。养猪需要大量玉米、豆粕这些精饲料,可朝鲜的粮食产量刚够人吃,哪有多余的留给猪?所以养猪大多是家庭小打小闹,一家养个一两头,集体养殖场的规模也不大,想大规模养猪根本没条件。   更麻烦的是养殖技术跟不上,又受国际制裁影响,没法引进好的种猪和现代化设备。以前农村养猪靠剩饭剩菜,猪长得慢,成活率还低,冬天天寒地冻的,小猪崽很容易冻死,养殖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有农户说,养一头猪要大半年才能出栏,还得担着生病的风险,辛辛苦苦养出来也舍不得自己吃,要么换点别的东西,要么留着过节。   就算养出了猪,分配的时候也轮不到普通人家先拿。朝鲜实行配给制,猪肉这种 “好东西” 得优先供应军队、机关单位,还有重要的节日活动。普通民众得凭肉票才能在国营商店买到,而且每月的配额少得可怜,像火电站工人、下水道维修工这些干重活的,每月能领点鱼和肉,一般工人连肉票都难拿到,更别说足量的猪肉了。要是没肉票,只能去自由市场碰运气,但那里的猪肉可不便宜。   再说说 “昂贵” 的问题,这和老百姓的收入紧紧绑在一起。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五百人民币,平壤的公务员收入稍高些,也才三百出头,制衣厂工人三年前工资还不到四百块。国营店里猪肉卖五块钱一斤,看着不贵,可买十斤就得花掉工资的六分之一,这还是能拿到肉票的情况。要是去涉外商店,一份排骨就卖上百块,普通人半个月工资都不够,哪儿舍得买。   自由市场里的猪肉价格更实在,一公斤大概一千朝鲜圆,可普通人体重也就六千朝鲜圆左右,一个月工资顶多买六公斤猪肉,要是家里人多,根本不够分。联合国粮农组织算过,朝鲜人一年平均才吃 14 公斤肉,这里面还包括鸡肉、鱼肉,猪肉占的比例更少,跟韩国比起来连零头都不到。对普通家庭来说,猪肉不是不想吃,是真的吃不起,平时只能靠蔬菜、豆制品过日子,肉只能当成改善伙食的 “稀罕物”。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朝鲜的气候对养猪也不友好,冬天又冷又长,平均气温才八九度,猪舍得保暖才能让猪正常生长。可普通农户哪有条件建保暖猪舍?要么让猪挨冻,要么得烧柴升温,又多了一笔开销。夏天虽然暖和,但雨水多,猪容易生病,一旦爆发疫情,一小片区域的猪可能全没了,供应就更紧张了。   这么一来,因果关系就很清楚了:首先是养猪条件差、技术落后,加上饲料不够,导致猪肉产量本来就低;然后分配时优先供应特殊群体,普通民众很难通过正常渠道拿到;就算有地方买,猪肉价格相对于老百姓的收入来说又太高,根本吃不起。这 “难获得” 加 “吃不起” 两重门槛一卡,普通朝鲜民众自然就很少能吃到猪肉了。   在朝鲜,能吃上一顿猪肉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般都要等到春节、国庆这样的大节日,或者家里有结婚、孩子升学这样的大事才舍得拿出来。有导游说,朝鲜百姓就算能吃到肉,也多是少量的鱼肉或鸡肉,猪肉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不是他们不爱这口,实在是受限于供应和收入,猪肉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说到底,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口味问题,而是现实条件决定的。从养猪的难处,到分配的限制,再到收入与价格的差距,每一环都让猪肉离普通民众的餐桌很远。这种 “想吃到却吃不上、吃不起” 的情况,才让猪肉成了大家盼着却难得的美味。

0 阅读:67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