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中远海运驻美代表早上刚打开电脑,就对着CBP发的PDF文件叹气。里面列着三重收费标准,中国拥有的船每净吨50美元,中国建造的船还要按集装箱算,可压根没说“实际控制权”怎么界定。 打电话去咨询?线路忙音响了四十分钟,好不容易接通,对方只说“自己看附件”就挂了。这哪是监管,分明是把烫手山芋扔给企业。 一艘10000TEU的集装箱船,单次靠港就得交120万美元,到2028年还要涨到250万。这笔钱够付一船货的保险费,够船上十几号人吃一年。 船东们只能硬着头皮填缴费单,系统连审核都省了,填多少认多少。报少了怕后续追责,报多了没人退,简直是逼着企业“猜谜缴费”。 CBP倒也实在,人手紧缺早不是秘密。负责港口收费核查的就几百人,还得兼顾移民管控、反恐,哪有精力盯船舶缴费。去年政府停摆,连支持岗位都断了拨款,系统升级更是空谈。 更讽刺的是,这政策打着“重振美国造船业”的旗号,却特意豁免了运煤炭、谷物的船舶。显然是怕抬高自家农产品出口成本,底气一下漏了半截。 全球航企都被拖下了水。以星航运一年要交5.1亿,达飞集团也得掏3.35亿,反而马士基能靠非中国造船舶躲开大部分费用。这种差别对待,谁能甘心? 中国造船业占了全球一半以上份额,美国船厂造价却是中国的5倍,靠收费根本扭转不了差距。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推高通胀。 中国这边早有准备,修订了《国际海运条例》,对美籍船舶征收对等费用,还在WTO起诉其歧视性。航企也在调船,把中国造船舶转去其他航线。 所谓的“制裁”,到头来成了美国自己的麻烦。港口效率降了,供应链乱了,感恩节库存都可能少两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加征港口费 美国征税进港费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