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的沉默!台北车站的“集体冷漠”,比侵犯更刺骨 10月9日,一被通缉的

金顺娱乐 2025-10-16 06:15:35

10分钟的沉默!台北车站的“集体冷漠”,比侵犯更刺骨 10月9日,一被通缉的邱姓男子在台北车站大厅将一名女子拖至墙边侵犯,长达10分钟无人制止,直到一名外籍旅客察觉异样才报警,引发哗然。 针对如此夸张的事情,外籍旅客表示,当时整个过程没有别人察觉,感到意外。他拍下画面留证,请同行朋友电话报警,随后前往大厅一楼的警察局报案。 很难想象,这荒诞的一幕发生在日均进出40万人次的台北车站——这个台铁旅运量第一的交通枢纽,本该是人流如织、烟火气十足的地方。10分钟里,不知有多少人擦肩而过:或许是赶车的旅客,或许是驻足的路人,或许是车站的工作人员,但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哪怕只是喝止一声或拨通报警电话。 最讽刺的是,最终打破沉默的,是一位异乡的外籍旅客。他那句“感到意外”,像一记耳光扇在所有人脸上。不是没有“察觉”,而是太多人选择了“无视”;不是事不关己,而是“责任分散”的心理在作祟——这正是心理学上的“旁观者效应”:人越多,个体的责任感越弱,仿佛救助的义务会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最后反而没人出手。就像1964年纽约公园命案中,38位目击者的沉默,本质都是这种冷漠的自我开脱。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并非个例。此前台北地铁曾发生官员当众猥亵女子事件,即便在高峰期车厢内,也是受害者自行按铃报警才制止恶行]。而这次,受害的香港女游客醉酒失去意识,更成了施暴者肆无忌惮的底气,也成了旁观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借口。台铁事后加设围栏、提醒禁酒的补救,更像对自身失职的粉饰——真正该筑牢的,从来不是物理围栏,而是人心的防线。 我们总说“出门在外靠朋友”,可当危险降临时,最该依靠的“陌生人善意”却集体缺席。那位外籍旅客的举动,不过是做了最基本的正义之事,却反衬出一群人的麻木。他拍下的不仅是犯罪证据,更是一面照见人性的镜子:当冷漠成为常态,热闹的车站也会变成无人守护的“荒原”。 60年前Kitty Genovese案引发的反思言犹在耳,60年后类似的沉默仍在重演。这起案件炸出的,是“旁观者效应”下的人性软肋,更是公共空间里的安全漏洞。 如果你在场,会选择挺身而出吗?你觉得该如何打破这种“集体沉默”?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车站事件 台北火车站

0 阅读:237
金顺娱乐

金顺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