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说,亚洲国家眼看中国被西方打压却保持沉默,这是个巨大错误。 2022年佩洛西窜台那回,就能把这种“沉默”看得明明白白。当时美国想拉着亚太盟友一起谴责中国的反制行动,按彭博社后来的说法,这在以前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结果呢?除了日本和澳大利亚跟着凑了回热闹,其他亚洲国家全都闭了嘴。 韩国总统尹锡悦干脆“恰巧”在休假,连佩洛西的面都没见,外交部还特意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东盟更直接,外长们集体发声明,字里行间都在和美方的刻意挑事划清界限。 印度作为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的成员,按理说该站在美国那边表态,可官方从头到尾没吭一声。有分析说得实在,这种不回应本身就是种回应,说明印度压根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不想因为美国的任性把自己拖进麻烦里。 马凯硕后来评论这事儿时说,亚洲国家心里门儿清,谁在挑事谁在维护稳定,但光心里清楚没用,不敢站出来说话,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些国家沉默的底气,多半来自和中国扯不断的经济联系。商务部2025年9月公布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已经连续16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5年稳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2024年一年,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都突破了两千亿美元,泰国、印尼这些国家也都超过了千亿。光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规模就达到5970亿美元,还涨了8.2%。 这么深的经贸绑定,西方打压中国的时候根本绕不开亚洲国家。美国搞芯片管制,看似针对中国企业,实则把韩国三星、SK海力士也架在了火上。这些企业的高端芯片生产依赖中国市场,更需要中国的稀土加工材料,跟着美国限制中国,自己的营收立马往下掉。 东盟国家的处境更具体,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泰国的橡胶,一大半都要卖到中国,中国企业在当地建的工业园区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RCEP生效后,区域内的关税降了不少,越南靠着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再出口,赚得盆满钵满。要是真跟着西方打压中国,这些好处分分钟就没了。 可马凯硕觉得,这种“明哲保身”根本长不了,西方现在拿利益诱惑亚洲国家沉默,等收拾完中国,下一个就会轮到这些国家。 西方的套路其实早有先例,俄乌冲突的时候,85%的南方国家都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其中就包括不少亚洲国家。马凯硕当时撰文分析,这些国家不是赞成战争,而是看透了西方的双重标准,自己发动战争没人管,别人起冲突就逼着全世界站队。 现在换到中国身上,西方又来这套,又是制裁又是舆论抹黑,亚洲国家还学之前那套沉默,本质上是在纵容西方破坏多边规则。 更关键的是,亚洲国家手里握着能改变局面的筹码,却偏偏选择不用。亚洲国家总被西方的小恩小惠绊住脚,美国搞个“印太经济框架”,许诺点市场准入,有些国家就动了心。 日本靠着美国的安全保障,明明和中国贸易往来密切,却跟着搞芯片出口限制。马凯硕在演讲里戳破过这种幻想,西方人口只占全球12%,早晚要接受多极世界的现实,亚洲国家现在沉默,等于是把制定规则的权力拱手让人,以后想争取利益都没地方说话。 2025年西方炒作南海问题时,又是类似的场景。美国派军舰闯南海,却没几个亚洲国家跟着附和。菲律宾虽然偶尔发声,但也不敢真的和中国撕破脸,毕竟本国的香蕉、椰子全靠中国市场消化。 现在西方还只是试探性打压,要是真的全面遏制中国,亚洲的供应链会先崩掉,到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那些保持沉默的国家,其实已经尝到了苦头。美国为了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搞出个“通胀削减法案”,逼着企业把生产线迁到美国,结果韩国的电池企业不得不花巨资在美国建厂,利润被压缩了一大块。 东盟国家的光伏组件出口,因为依赖中国的硅料,也被西方的关税政策连累,2024年出口量降了9%。这些损失,本可以通过联合发声避免,可偏偏没人愿意先站出来。 现在西方在破坏全球化,在损害多边主义,亚洲国家却躲在后面沉默。IMF和世界银行的头儿至今还得是欧美人选,国际规则还是西方说了算,这种情况下不团结,难道等着西方把路堵死? 他的话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那些已经站出来的国家,比如柬埔寨在东盟里公开支持中国,反而拿到了更多基础设施投资,这就是最实在的好处。 中国和亚洲国家早就是一荣俱荣的关系,西方打压中国的刀子,早晚也会落到其他亚洲国家身上。 马凯硕说这是巨大错误,就是因为这种沉默不仅救不了自己,还会让亚洲失去塑造未来秩序的最好机会,等西方彻底掌控局面,再想抬头就难了。
中方重拳反制后,美国贸易代表当着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整个西方倒吸一口凉气美国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