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猴一个栓法!”10月15日报道,河南郑州一女主播,开播仅半月,就遇上了“榜

征途观史 2025-10-17 14:44:06

“一个猴一个栓法!”10月15日报道,河南郑州一女主播,开播仅半月,就遇上了“榜一大哥”豪掷近万,她以为抓住了“财神”,主动邀约线下见面,谁知一番操作下来,反被大哥骗走5万6,至今仍在打工还债![紫薇别走] 王女士刚开始做直播,观众寥寥,收入不稳定,第一周结束时,一个账号突然开始频繁打赏,七天内刷了价值3000多元的礼物,按照平台分成规则,王女士实际到手约1000元,这个数字对新人主播来说已经相当可观。 王女士在直播中多次感谢这位大哥,私下也会通过平台消息保持互动,之后这位大哥主动提出想线下见面,理由是“最近心情不太好,想找人聊聊”,他在消息里特别提到,如果见不了面,可能会减少在直播间的活跃度。 见面言谈间透露自己在做投资担保生意,饭后还带王女士去看了办公地点,公司门牌和营业执照一应俱全,这次见面后,两人的聊天从平台转到了微信,话题也从直播扩展到日常生活。 之后大哥在微信上说,公司有笔业务需要垫资,银行审批要等几天,问能不能先借几万应急,三天后连本带利还,并发来了公司账户流水截图作为信用证明。 王女士当时手里只有不到1万元存款,但她想到对方之前打赏的3000元,觉得这个人应该不缺钱,借出去很快就能收回来,她担心拒绝会影响这个重要的“金主”,于是她通过某信贷平台借转给了对方。 三天后对方确实还了钱,还多转了一千多元作为利息,这次顺利的借还让王女士彻底放下了戒心,大哥再次开口,这次要借二万,王女士这次没有犹豫,又通过信贷平台借了钱。 这一次对方没有按期还款,他在微信上解释说资金被临时冻结,需要再等几天,等待期间,他又提出需要追加1万元才能把冻结的资金解冻出来,此时的王女士已经骑虎难下,她想的是如果不借这前面的可能就回不来了。 王女士再次借款并转账后,对方的微信再也没有回复,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直播间里那个曾经的“榜一大哥”账号也彻底不见踪影,王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遇到的可能不是贵人,而是骗局。 她立即向警方报案,同时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法院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判定对方需要偿还本金及相应利息,但判决容易,执行却难,对方提供的公司地址早已人去楼空,所有联系方式全部失效。 真正让王女士崩溃的不仅是钱没了,更是那三笔信贷还款每个月压在肩上,每月要还几千元,这对月收入不稳定的新主播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她现在的作息是中间除了吃饭几乎不停,即便如此,扣除平台分成,她一个月能到手的也就4000元左右,除了还贷款,剩下的勉强够基本生活,周末她还会兼职做些线下推广,就是为了多赚几百块缓解压力。 这个案子已经不是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对方虚构投资担保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的事实,以支付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钱财,且在得手后立即失联,这些行为特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的涉案金额,按照刑法规定已达到“数额巨大”标准,若查实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现实的困难在于,对方使用的身份信息、公司地址很可能都是伪造的,即使警方立案,侦破也需要时间,而那些信贷平台的还款不会等人,逾期记录会直接影响个人征信。 这类针对主播的诈骗之所以屡屡得手,是因为骗子精准把握了受害者的心理,首先通过持续打赏建立“大方金主”的人设,让主播产生依赖感和感恩心理,然后利用线下见面打破屏幕距离,制造“我们是朋友”的错觉,接着用小额借款并快速归还的方式建立信任,最后才露出真实目的。 骗子会精心选择目标,刚入行的新主播收入不稳定,渴望稳定的支持者,对行业规则和风险认知都相对薄弱,当一个看似有实力的“榜一”出现时,很容易放松警惕。 网友热评: “这套路可不新鲜了,怎么还有人上当?” “先砸钱立人设,再装可怜借钱,最后直接消失,这‘三部曲’都快成标准流程了。”  “不管线上聊得多热乎,一旦对方提到‘借钱’、‘投资’、‘资金周转’,心里的警报就得立刻拉响。”  “这告诉我们,事前防范远比事后追讨重要,指望法律判决挽回全部损失,有时候确实面临现实困难。”  “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不是想着快速赚钱,可能也不会这么轻易掉坑里。” 你觉得在网络交友或者虚拟互动中,应该如何设置一个让自己感到安全的“金钱边界”?是绝对不借,还是有一定原则?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 信源:腾讯新闻

0 阅读:420
征途观史

征途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