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来了!中国直接掏出新芯片,算力超越顶级GPU千倍! 10月15日这一

小茹吖 2025-10-17 15:50:46

大的来了!中国直接掏出新芯片,算力超越顶级GPU千倍! 10 月 15 日这一天,科研圈炸出个大消息。 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研究员团队,拉上集成电路学院的伙伴们一起,搞出了一款全新的计算芯片 ——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 咱先把这芯片的硬实力说透。它第一个突破就卡在了 “精度” 上,以前模拟计算芯片总因为误差大,没法跟数字计算比,这次直接追平了数字计算的精度,等于迈过了商用的关键门槛。 更狠的是算力和能效,拿现在行业里的顶级 GPU 当参照物,这颗中国芯片在处理大规模 MIMO 信号检测这类关键任务时,计算吞吐量能比前者高上百倍,能效更是直接冲到千倍级别。 这可不是简单的性能升级,说是中国在算力架构上的跨时代突破,一点不夸张。 要说这突破有多重要,得先聊聊现在的算力困境。 人工智能技术正呈现爆发式增长,5G 基站要处理海量用户信号,未来 6G 还得承载更复杂的数据传输,就连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分析、自动驾驶的实时决策,都得靠强大的算力撑着。 以前咱们靠啥?主要是像英伟达 A100、H100 这样的顶级 GPU。 这些 GPU 确实能打,但有两个绕不开的毛病:一是数据得在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之间来回传输,就像工厂和仓库分开,货物运过来运过去,浪费时间又耗力。 二是能耗高,大型数据中心里,GPU 的耗电量能占总能耗的一半以上,长期用下来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更头疼的是,这两年美国对高性能 GPU 出口卡得严,像英伟达的高端型号,要么限制对华出口,要么阉割性能后再卖。 咱想搞点高端科研、做大规模 AI 训练,要么拿不到货,要么得花高价买缩水版,算力成了卡脖子的难题。 而北大团队搞出的这颗新芯片,刚好戳中了这些痛点。它的核心门道在 “阻变存储器” 和 “存算一体” 上。 阻变存储器是啥?简单说就是一种能改变自身电阻的元件,既能存数据,又能直接做计算。 以前的芯片是 “存算分离”,数据传一次就得耗一次能、花一次时间。 现在这颗芯片直接把存储和计算捏在一起,数据不用来回跑,计算速度自然快,能耗也跟着降下来了。 更关键的是,这颗芯片的突破,让咱们在算力架构上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 以前咱们在芯片领域总被卡脖子,要么是高端制程依赖 EUV 光刻机,要么是高性能计算依赖进口 GPU。 这次北大团队从架构入手,不跟别人挤 “制程竞赛” 的赛道,而是通过 “存算一体” 的创新,从根上提升算力和能效。 这种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能落地商用的技术,意味着咱们以后不用再依赖进口高端 GPU,自己就能造出满足高端需求的算力芯片。 而且这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是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和集成电路学院跨学科合作的成果。 一个懂 AI 算法需求,一个懂芯片设计制造,双方联手把算法需求和硬件设计精准匹配,才加快了研发进度。 这也说明,咱们的产学研协同越来越顺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更好地衔接,这对后续更多芯片技术突破,是个好兆头。 以后再聊起高端算力,咱们不用再只提国外的 GPU,中国自己的存算一体芯片,照样能扛起大旗,甚至做得更好。 这颗芯片的出现,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咱们在算力领域,大概率还会有更多让人惊喜的突破。

0 阅读:62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