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李在明现在确实有点窘迫,尹锡悦的叛国罪无法坐实,内乱罪又是一地鸡毛,

天天纪闻 2025-10-19 01:51:22

万万没想到,李在明现在确实有点窘迫,尹锡悦的叛国罪无法坐实,内乱罪又是一地鸡毛,钦定的特检组面对尹锡悦8个小时死不开口,如何收场可能是个大问题! 深秋的首尔拘留所外,特检组的车辆在 10 月 15 日清晨就已等候。按照原定计划,狱警本应强制押解前总统尹锡悦前往调查组接受讯问,但意外的是,尹锡悦主动提出配合,这场备受瞩目的讯问最终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开场,却以更令人错愕的结果收场 —— 整整 8 小时 16 分钟里,面对两名检察官的轮番提问,尹锡悦始终保持缄默,全程行使沉默权,未透露半个字的有效信息。 这场沉默的对抗,像是给持续三个多月的特检组调查浇了一盆冷水。三个月前,由在野党推动成立的内乱特检组意气风发,100 多人的调查团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工作,外界甚至一度认为这将是一场 “速战速决” 的调查。 当时的计划很清晰:围绕所谓的 “内乱相关嫌疑” 和其他指控,找到能将尹锡悦定罪的关键证据,同时牵连出他的亲信团队,彻底厘清这起被渲染为 “宪政危机” 的事件。可如今,延长调查 30 天的决定已经下达,特检组的办公桌上依然没有能支撑核心指控的铁证,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特检组的困境早在延长调查期限前就已显现。作为调查的核心方向之一,所谓 “内乱相关嫌疑” 的查证从一开始就步履维艰。根据特检组此前的通报,他们怀疑尹锡悦在 2024 年 10 月曾指示无人机作战司令部向平壤方向派遣无人机散发传单,试图以此引发朝鲜方面的强硬回应,为后续实施紧急戒严寻找借口。 为了证实这一指控,调查人员调取了大量军方通讯记录,传唤了数十名相关军官,但始终未能找到直接关联尹锡悦本人的指令证据。更棘手的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 “关键证人”—— 前国防部长官金龙显在多次讯问中均否认接到过此类指示,仅承认参与过常规军事部署会议,这让这条调查主线几乎陷入停滞。 另一条被重点突破的线索牵扯到前国务总理韩德洙。作为尹锡悦政府时期的核心官员,韩德洙在 8 月被特检组以 “涉嫌协助制作虚假公文、作伪证” 等罪名申请拘捕令,这也是韩国宪政史上首次对前国务总理采取此类措施。 调查人员发现,在 2024 年 12 月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后,时任总统办公室附属室长姜义求曾起草过一份 “紧急戒严令” 文件,上面有韩德洙和金龙显的签名栏,而这份文件最终因担心曝光引发争议被销毁。 特检组认为,韩德洙的签名行为实质上是在协助尹锡悦规避宪法规定的问责程序 —— 根据韩国宪法第八十二条,总统的法定行为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获得国务总理签名,而尹锡悦当时并未正式发布书面戒严令。 但即便韩德洙在第二次调查中推翻证词,承认收到过戒严相关文件,也未能给特检组带来预期的突破。这位资深政治人物在后续讯问中始终强调自己的签名是 “基于程序合规的建议”,并未参与任何非法策划,更没有提供能直接指向尹锡悦的新证据。 更值得玩味的是,韩德洙在此前的弹劾案中曾被在野党弹劾罢免代总统职权,却在 2025 年 3 月被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恢复职务,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让他的证词更难成为定罪关键。特检组原本希望通过突破韩德洙打开缺口,进而牵连出更多亲信 “咬出” 尹锡悦,但包括前总理在内的多名涉案人员都保持了高度默契,没有出现预期中的 “连锁反应”。 经济领域的调查同样一无所获。特检组曾将受贿渎职作为重要补充指控方向,投入大量人力核查尹锡悦任内的经济决策、人事任命与企业往来,但三个多月的 “掘地三尺” 式调查不仅没有发现贪腐证据,反而意外核实了多起尹锡悦拒绝利益输送的事例。 有调查人员私下透露,在核查某大型企业并购案时,发现尹锡悦曾明确驳回过涉及亲友关联交易的请示,相关文件还保存在总统办公室档案中。而此前被热议的尹锡悦妻子金建希的相关调查,检察机关早在一年前就已启动,最终证实涉及金额微小且与尹锡悦无关,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协助犯罪的情况,这让试图从 “家属问题” 突破的努力也化为泡影。 尹锡悦在讯问中的表现,更凸显了特检组的专业短板。这位拥有近三十年检察经验的前总统,对司法调查的套路了如指掌。早在 7 月的两次讯问中,他就已就核心问题表明立场,而此次 8 小时缄默并非偶然 —— 根据韩国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可能导致自证其罪的问题,这一权利在针对前总统的调查中同样适用。 更巧妙的是,尹锡悦在保持沉默的同时,还向陪同的法官控诉调查过程中存在 “程序不当”,这种 “以静制动” 的策略精准击中了特检组的软肋。毕竟在韩国的法治框架下,即便调查对象是前总统,定罪也必须依赖确凿证据和合法程序,任何程序瑕疵都可能导致整个案件被推翻。

0 阅读:249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