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资本的流量、流向导致美元汇率仍然处于高估状态。高估的美元的回归,就是美元汇率的下沉,依旧是一个历史性趋势,就算美元不降息,它也得下沉。如加速降息,那么这个汇率下沉的过程还会加速。快到什么程度呢?美元指数将快速下沉到95以下去。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7.4下到7.12,但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10%,美元/人民币汇率可能要下降到到6.7,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 最近盯着汇率盘的人都能看出来,美元这阵子有点“虚高”的意思。 这虚高不是凭空来的,核心还是资本在背后捣鼓。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量和流向,硬是把美元汇率给抬到了一个超出实际经济基本面的位置。 但懂行的都知道,这种高估撑不了太久,美元汇率往回落其实是个历史性的大趋势。 就算美联储咬着牙不降息,这美元该下沉还是得下沉,只不过速度可能慢一点。 可要是美联储松口开始加速降息,那美元汇率下沉的节奏就得再提一档,到时候跌起来会更明显。 具体能快到什么地步?圈内不少分析师都有共识,美元指数大概率会快速掉到95以下,这个关口一旦破了,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大的下行空间。 再看大家最关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之前还在7.4的高位徘徊,这段时间已经慢慢回落到7.12了,这中间的跌幅其实已经不算小。 但我们得说句实在的,这波人民币升值还没到顶,要是算下来人民币总共升值10%,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恐怕得跌到6.7左右。 而且特别要注意,6.7这个数不是终点,只是个开始,后续人民币还有继续走强的潜力。 可能有人会问,凭什么这么判断?其实看看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就清楚了。 中国这边,最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一直在回暖,制造业PMI连续站上荣枯线以上,消费市场也在慢慢恢复活力,外贸出口虽然有波动但整体韧性很足。 这些实打实的经济表现,都给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支撑,也让国际资本对人民币更有信心。 反观美国那边,情况就复杂多了。虽然美国经济前段时间还顶着高利率硬撑,但不少隐患已经开始暴露。 美国的制造业数据时好时坏,房地产市场因为高利率一直没起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时不时往下走。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债务问题始终是个悬在头顶的炸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发更多的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美元的信用基础。 再说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这也是影响汇率的关键变量。 之前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连续好几次加息,把利率推到了高位,这也是去年美元走强的重要原因。 但现在美国的通胀已经慢慢降下来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一旦降息落地,美元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原本因为高利率流入美国的资本,可能会转头流向其他经济前景更好、收益更稳定的市场,中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选项。 资本的流动方向变了,美元汇率自然会受到压制,而人民币则会因为资本流入而获得更多支撑。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中国在外汇市场管理上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也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措施,防止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这种稳健的管理方式,也让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更稳定。 不像有些国家,汇率动不动就大起大落,让投资者心里没底。 另外,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做外贸时,会选择用人民币结算,尤其是和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越来越高。 这不仅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也让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场景更多,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币的汇率基础。 可能有人会担心,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其实这种担心有点多余。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让进口成本降低,尤其是对于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的企业来说,能有效缓解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商品里,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些产品的竞争力不完全依赖价格,更多靠的是质量和技术,所以汇率小幅波动对出口的影响有限。 而且从长远来看,人民币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升值,更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符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地位。 再回头看美元的情况,就算短期内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美元可能会有小幅反弹,但大的趋势已经很难改变。 毕竟美元的高估本身就不符合当前的经济现实,一旦支撑美元高估的因素消失,汇率回归合理水平就是必然结果。 而人民币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上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后续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所以说,大家不用太纠结于短期的汇率波动,要看清长期趋势。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到6.7只是个开始,只要中国经济能保持当前的复苏势头,后续人民币还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而美元的下沉之路,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