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死刑一般在上午执行?90%的人不知道,死刑一般都是上午执行,而且越早越好,但这并不是为了让犯人赶紧死,而是出于对犯人的一种人道主义。 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为了“早点了结”,但其实,这背后有一套既现实又复杂的原因,而最核心的出发点,恰恰是出于人道主义。 原因之一,是出于司法程序的严谨,死刑生效前,必须经过最高法院的核准,一旦批复下来,当地的执行机关需要第一时间完成相关安排,包括通知检察机关监督执行、通知家属、准备执行场所等。 这些程序都必须在白天完成,以便相关部门随时协调和监督,而早上执行,就能保证整个流程在白天进行,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也能及时处理。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制度安排,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为了让犯人少受心理折磨。 对即将被执行的人来说,一夜无眠是常有的事。若将执行时间放在下午或晚上,那种漫长的等待和恐惧,会让犯人在精神上崩溃得更彻底。早上执行,可以让他在天亮后不久,尽快面对结局,减少无谓的煎熬。 这种安排,说到底,是在尊重一个生命走向终点的尊严。 还有一个不被大众了解的细节:执行完毕后,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等单位,还要处理大量的后续工作。比如确认死亡、出具执行报告、安置遗体、与家属沟通、清点遗物、归档案卷等。如果拖到下午甚至傍晚,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增加意外风险。 而且从医学角度看,上午执行还有一个实际原因:人体在早晨血压较高,代谢旺盛,执行过程更平稳,不容易出现意外情况。早上气温相对适中,也便于保存证据和遗体,便于后续的检验与善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执行前,犯人通常会被允许吃一顿“最后的饭”。有的人会点平常最爱吃的菜,也有人什么都不想吃。这顿饭也通常安排在凌晨到早上之间,时间上刚好衔接上午的执行。 这不是仪式,而是一种默许的尊重,让人带着最后一丝平静离开。 死刑的本质是法律的极限手段,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报复,而是警示与威慑。而上午执行,不仅仅是程序上的需要,更是人性的考量。对生者而言,这是社会秩序的维护;对死者而言,这是一种体面的告别。 或许,这就是法律最深处的温度,它既要伸张正义,也要在冷峻的程序中,为每个走向终点的人,留下最后的一点尊严和安宁,也是让死亡不至于太漫长,让结束不至于太残忍。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明珍珍上诉了。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开骂,说死刑都定了,还折腾什么?浪费司法资源。
【16评论】【7点赞】
大河
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