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全国重点城市个税、人均个税排行榜上,杭州和宁波位居前十,虽然与北京、上海、深圳组成的第一梯队还有巨大的差距,但浙江“双子星”的优异表现足以说明,有高收入群体和高质量产业做支撑,庞大的GDP数字就不会是“虚胖”。 凭借着在产业赛道上的精准卡位,有着资本市场的深度赋能,并保持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杭州与宁波成为个税数据榜上的优等生。 个税20强里的“优等生” 2025年的数据公布还有待一段时日,从2024年的全国重点城市个税榜单来看,明确的实力分层已经显现。 个税总量方面,上海以超过2300亿元的绝对优势领跑,比第二名北京高出了20%以上,也相当于杭州的近4倍。上海、北京、深圳组成的第一阵营,短时间内,其他城市都难以赶上。 个税总量位列第4的杭州和位列第7的宁波,前者超过了广州和苏州,后者领先了成都、南京等,都把多个GDP排名更高的城市甩在了身后。 人均指标方面,上海继续排名首位,珠海靠着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和较少的人口数量,超过了宁波和杭州,重庆、武汉等GDP重镇名次则有较大的滑落,比如,重庆的GDP略微超过广州,但个税却不足广州的40%。 上海有为数众多的外资区域总部,贡献了大量的规范高薪税收,杭州和宁波则更多依靠特色产业集群。 个税数据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个税数据并不是一组简单的财政数字,其是解码城市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 比如,个税数据是高收入群体的风向标与晴雨表,反映了城市“造富”能力的强弱。据不完全统计,个税10强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3城,再加上杭州、宁波,5城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占去全国4成以上比例,贡献的财产性个税总额惊人。 个税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产业的含金量。杭州、宁波的工资薪金个税占比在30%至40%的区间,远低于青岛、烟台等城市的70%。低工薪占比说明,更多的税收来自高附加值的财产性收入,两市的主导产业已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升级、更新。 天津则是反向的例证,其虽以234.9亿元居个税城市第十位,但工薪个税占比超过了80%,高端岗位明显不足。 选对了产业赛道的杭州和宁波 外资、金融、总部经济是上海的强点,深圳的科技爆发力强劲,杭州侧重数据经济,宁波专注先进制造。 杭州的200余家A股上市公司里,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比超过4成,杭州数字经济的岗位平均薪酬超过18万元,直接推高了这个细分赛道的工资薪金个税规模,而该领域的头部企业股权激励兑现,更是贡献了相当部分的财产性个税。 直播电商这一新兴业态也带来了巨额的增量,近年来,杭州头部主播与MC机构的劳务报酬个税迅猛增长,这让广州、成都等传统商贸城市都艳羡不已。 宁波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超过40%,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年均收入超25万元,比普通制造企业的员工年均收入高出80%,贡献了全市40%的工薪个税。 宁波的民营经济同样给力,2024年其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贡献的经营所得个税达9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7%,比苏州高出8个百分点。 可以说,杭州和宁波都选对了适合自己的产业赛道,并构筑好了优良的产业生态,两座城市还都是资本市场上的头部玩家。 作为全国首批资本市场改革试验区,杭州、宁波在2024年底时的上市公司密度分别达每10万人2.5家、1.8家,高于广州的1.2家。大量外地分公司员工的薪酬与股权激励由总部代扣代缴,仅杭州互联网企业就有超5万名外地员工的个税在本地缴纳。 必须提及的还有浙江的制度保障,“降低企业办税成本”这一举措,浙江全省都落到了实处。2024年,杭州和宁波的个税申报准确率达9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
领先GDP强市,杭州和宁波位居全国重点城市个税排行榜前十
数据读城
2025-10-20 22:47:46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