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叙利亚领导人沙拉竟然反悔了! 多家外媒披露,叙利亚领导人沙拉与普京在莫斯科会晤返回后,竟然对外宣表态叙利亚现政府与俄罗斯并没有达成任何关键协议。 叙利亚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从莫斯科返程的飞机刚落地,就给普京送上了一份“意外大礼”。多家外媒同步披露,这位由“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主导的过渡政权领导人,公开宣称此次莫斯科会晤未达成任何关键协议。 这样的反转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要知道沙拉此次访俄前,外界普遍认为他会延续阿萨德时代的对俄合作基调。毕竟俄罗斯曾是叙利亚前政权的核心支持者,在叙内战中提供了关键军事支撑。 可现实却是,沙拉不仅拒绝恢复俄罗斯在叙的两个重要军事基地,其外长希巴尼更是放出狠话,宣布暂停阿萨德执政期间与俄罗斯签署的所有协议。这种近乎“一刀切”的做法,哪像是寻求合作的姿态,分明是与过去的对俄关系划清界限。 更让俄罗斯没面子的是引渡问题的僵局,沙拉与普京在莫斯科会谈时,专门谈及了前总统阿萨德的引渡事宜,这曾被视作双方可能达成妥协的突破口。 毕竟阿萨德去年12月辞职离境后,其支持者仍在叙西部阿拉维派聚居区保有势力,对沙拉政权构成不小威胁。交出阿萨德,理论上能换取俄罗斯对新政权的认可,可沙拉偏偏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 他在电视讲话中强调,现政府维护国家利益,但绝不在主权问题上低头,这话明摆着是拒绝俄方的核心诉求。沙拉为何刚离莫斯科就敢“翻脸”?答案藏在西方的撑腰里。 自去年12月推翻阿萨德政权以来,沙拉政权就成了西方拉拢的香饽饽。美国不仅解除了阿萨德时代的大量制裁,拜登政府还明确表示将与叙各派接触,参与联合国主导的过渡进程。 特朗普阵营更是频频释放善意,暗示会推动更多西方资本进入叙利亚重建市场。有了这层“靠山”,沙拉自然有了叫板俄罗斯的底气。毕竟叙新政权正深陷经济泥淖,外汇储备几乎枯竭,公务员薪资都要靠海湾国家输血,西方解除制裁带来的好处,远比维系对俄关系来得实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沙拉真的想与俄罗斯彻底决裂。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叙利亚的地缘环境堪称“四面楚歌”。北部有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盘踞,东部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控制着全国90%的石油产能和70%的小麦产量,这些武装力量背后都有域外势力撑腰。 俄罗斯即便影响力下滑,仍是中东不可忽视的军事存在,能成为限制西方过度干涉叙内政的“屏障”。沙拉的算盘打得精明:既想靠西方解除制裁、获得重建资金,又想借俄罗斯制衡其他势力,这种“两边讨好”的策略,本质上是弱势政权的生存智慧。 可这种“骑墙”姿态,注定难以安稳。不交出阿萨德,就意味着他永远要面对前总统支持者的挑战。阿拉维派作为阿萨德的核心基本盘,虽在政权更迭中受挫,但仍保有武装力量,随时可能发起反扑。 沙拉拒绝引渡阿萨德,或许是想安抚这部分势力,避免内战死灰复燃,可这种妥协又让俄罗斯的利益落了空,双方的信任基础几乎荡然无存。 俄罗斯这边同样处境尴尬,自2015年军事介入叙利亚以来,俄在叙苦心经营多年,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是其在中东保持军事投射能力的关键支点。失去这些基地,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大幅缩水,更无法制衡美国和土耳其在叙的势力扩张。 可沙拉的强硬态度,让俄方陷入“欲罢不能”的困境:施压过狠,可能把沙拉彻底推向西方;放任不管,自身利益又得不到保障。俄副外长波格丹诺夫日前透露已与沙拉的“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建立联系,但仅局限于保护俄外交人员安全,这种有限接触根本无法弥补协议暂停带来的损失。 这场博弈的背后,是中东权力格局的深刻重构。俄罗斯则急于保住既得利益,却因沙拉的“反悔”陷入被动。而沙拉政权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一边是西方的经济诱惑,一边是俄罗斯的军事威慑,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从更深层看,沙拉的“反悔”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与挣扎。他看似是“狠角色”,实则每一步都身不由己。同意俄方条件,会被西方视作“亲俄傀儡”,失去制裁解除的机会。 彻底倒向西方,又可能遭到俄罗斯的报复,甚至引发国内武装冲突。这种两难处境,是所有地缘要冲小国的共同宿命。 如今,沙拉的态度已很明确:既不依附俄罗斯,也不完全倒向西方。 可这种平衡能维持多久?俄罗斯会不会用军事手段施压?西方又会不会兑现援助承诺?这些疑问,都悬在叙利亚的上空。沙拉或许能靠“反悔”争取到短期利益,但要想稳固政权、推动国家重建,终究不能只靠耍小聪明。 说到底,叙利亚的和平与稳定,从来不是大国交易的筹码,更不是新政权“骑墙”的战利品。沙拉若真为民众利益着想,与其在大国间摇摆不定,不如集中精力整合国内势力、恢复经济秩序。 毕竟再多的外部支持,也比不上一个团结稳定的内部环境。这场围绕叙利亚的暗战,还远未到落幕的时候。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