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9年,潜伏在台湾的陈宝仓意识到,他的身份早晚会暴露,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他将妻子和4个孩子都送去了香港,自己则留在台湾! 1949年底的台湾,风声越来越紧,国民党败退到岛上,四处都是抓人的特务,地下工作几乎陷入停滞,陈宝仓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儿老小的安危,他必须马上安排家人离开。 可当时当局有规定,成年男性不能随便离台,读大学的儿子陈君亮根本走不了,于是他先想办法,托了一位在英资洋行工作的朋友,给妻子师文通和三个女儿办了“商业考察团家属”的证明,让她们先去香港。 儿子的事更难办,陈宝仓只能赌一把,他找到了军中的旧识,一位姓李的军需官,编了个“赴港采购军需”的理由,居然真的给儿子弄到一张关键的“差甲证”。 送别那天,陈宝仓为了掩人耳目,甚至故意跟妻子闹别扭,压根没去码头,他只是一个人远远地躲在巷子口,看着轮船开走,孩子们的行李里,一半是能让家人安身立命的金条,另一半,是他悄悄塞进去的、儿子最爱的一辆铁皮玩具车。 家人安全了,陈宝仓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他选择了留下,因为他还没完成作为一名战士的最终使命。 这份信念,从他青年时代就种下了,从保定军校的意气风发,到抗日战场上被炸瞎右眼的惨烈,再到看透国民党的腐败后毅然投身新事业。 1950年初,叛徒蔡孝乾的出卖让整个台湾地下组织岌岌可危,有人劝他快走,他却坚持要处理完最后一批情报——那份详细记录了台湾南部海岸布防和炮兵阵地的图纸。 3月底,他被捕了,审讯中他异常镇定,只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让特务什么也问不出来。 1950年6月10日,陈宝仓与战友吴石一起被押赴马场町刑场,枪响之前,五十岁的他奋力望向香港的方向,那里,有他用生命送走的家人,也有他为之奋斗的理想。 陈宝仓牺牲了,但他的故事还有最后一段归途,台湾的进步人士陈克敏、唐辉麟等人冒险偷出他的遗体,秘密火化,开启了这场艰难的回家之旅。 这段归程中最惊险的一棒,交给了他女儿的同学殷晓霞,这位年轻的女孩带着骨灰抵达香港,却因没有入港证被拦下,情急之下,她把骨灰盒紧紧绑在身上,跳进大海,硬是游泳泅渡到了对岸,亲手交到了师文通手中。 直到1953年,陈宝仓的骨灰才最终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伟人亲自为他签发了烈士光荣证。 他的家人也回到了大陆,定居上海,靠着民革主席李济深批发的抚恤金生活,师文通总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是为国家牺牲的,我们要好好活着,替他看新中国的未来!” 这句话,或许才是陈宝仓将军真正的归来,他不仅安息在八宝山,更活在了家人的记忆里,活在了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的石碑上,与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永远团聚。 信息来源:人民网——陈宝仓:从旧式军官到革命烈士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被执行死刑前,他突然笑着转头,开心的看着朱枫,陈宝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