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新逝的杨科学家,伴随他出现的女性名字一般是翁帆,偶有他的原配杜致礼。 但其实更应该被提起的,是吴健雄。是她通过实验证实了李杨二人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更在1968年证实了矢量流守恒猜想。这个实验,至今还被称为“吴氏实验”。作为一代亚裔移民,她在1975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性会长。李杨抢先发表尚未经实验证实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当时吴女士的实验已经在进行中,在理论发表以后,她以及另外两个实验室,把这项理论用实验方式落实了下来,并大度地以科学为最高信念,给予了李和杨两位男物理学家诸多实验结果,却从未参与过李杨二人甚嚣尘上的排位之争。 这是伟大的女科学家的风骨,也是女性的功劳被埋没于历史中的证明。 22年吴健雄女士唯一的孙女袁婕达写过一篇《我的奶奶吴健雄博士》,非常值得一看。文章不长,内容不煽情、不夸张,但脉络清晰,用词含蓄,有节制,有温度。是一个孙女能写出来的最真实而诗意的有关自我认同的家书。 多说几句关于杨李二人的纷争。两人从一开始“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并肩散步”,到后来因为署名次序问题心生芥蒂,其实也只是不到十年时间。在李的回忆中,杨不仅要求他的名字要放在李之前,甚至要求领奖时他夫人杜致礼的名字也要放在李的夫人秦蕙君之前,理由是“致礼年长一岁”。杨那边,则是把锅甩到夫人头上,称他本人倒是考虑过让李署名在前,但杜致礼不同意,因为她不喜欢李身上的“上海小开味道”。而最后导致二人彻底决裂的事件,是另一位物理学家伯恩斯坦打算在《纽约客》上发表一篇有关杨李二人合作的文章,这件事引起了杨的不满。他认为伯恩斯坦与李私交更密,担心文章中会对李过度揄扬。情急之下,杨搬出普林斯顿大家长奥本海默,希望他来阻止文章发表。而文章仍旧发表了,杨李二人,也自此老死不相往来。 话题回到吴健雄女士。物理学界,这种重大基础定律被推翻而实验人不获奖的情形,历史上仅此一例。李后期也表示过后悔,认为抢发之举不太磊落。但是迟来的诚意比草贱。吴健雄与诺奖失之交臂,很多人为此愤愤不平,而她本人却未向任何人提起过此事,只是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隐隐写道:“如果我的努力被忽视的话,我还是会觉得受到一些伤害的。”事后再看,相比起吴健雄在此事中所遭遇的不公和委屈,两位男物理学家围绕署名和贡献的所有争论,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吴健雄 诺贝尔奖
说起最近新逝的杨科学家,伴随他出现的女性名字一般是翁帆,偶有他的原配杜致礼。 但
科海群星谱
2025-10-22 10:19:30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