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官:印度有两堂课要向中国学习:一,中国利用美国,在过去30年取得快速发展;

芝士讲解员 2025-10-22 16:29:28

印度高官:印度有两堂课要向中国学习:一,中国利用美国,在过去30年取得快速发展;二,韬光养晦,睦邻友好,使世界安全。 苏杰生这个人,他不是随便说说,作为印度外交部长,他背景硬得很,早年在美国念书,还当过驻华大使,对中国非常了解。 他的话出自一个经济会议上,那时候他正谈中美博弈,说中国在科技等领域正给美国制造麻烦,这对印度来说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得学着怎么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想想看,印度和中国人口都过亿,起步时经济都挺落后,但中国这些年像坐火箭一样冲上去,印度却还在慢慢爬坡。 这差距从哪来?得从上世纪末说起,中国那时刚改革开放,邓公定下基调:别急着出头,先闷声发大财。 结果呢,他们敞开大门吸引外资,美国企业蜂拥而入,建厂、投资,还帮着中国敲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 2001年,中国正式入世,美国当时觉得这能拉中国进他们的规则圈,结果中国借机出口暴增,制造业成了世界工厂。 从199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了多少倍?从不到4000亿美元飙到14万亿多,贫困人口锐减八亿多。 这不光是钱的事,还带出一大批创新企业,像华为、阿里巴巴,这些巨头当初就靠着美国的技术转移和市场机会,一步步壮大。 印度呢?1991年也搞了经济改革,开放市场,但步子小得多,外资来得慢,基础设施跟不上,官僚作风还重。 结果到现在,印度GDP刚过3万亿,中国已经是它的五倍多,苏杰生看到这点,心想印度得复制中国那套玩法,先用好美国的资源,别总想着对抗。 另一部分是战略考量,想让中国融入全球体系,避免成对手,可没想到中国学得快,很快就从学徒变成高手,在5G、电动车等领域反超。 苏杰生提的第二点,韬光养晦,就是中国低调策略的精髓,这词出自邓公,意思是藏起锋芒,耐心等待时机。 那些年,中国在国际上不张扬,专注内部改革,和邻国签友好协议,避免冲突。 像东南亚国家,本来对中国有戒心,但中国推东盟自贸区,经济捆绑大家,结果周边稳定了,投资滚滚而来。 全球也觉得中国是和平崛起的典范,没人觉得威胁大,这让中国避开了很多麻烦,专心搞经济。 印度学这个,有点意思,因为印度这些年和邻国关系挺纠结,尤其是和中国,边境摩擦不断。 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场冲突,死伤不少人,从那以后两国贸易虽还在,但信任没了。 印度禁了中国上百个App,还加强边境军力。可苏杰生的话暗示,印度或许该换思路,别总硬刚,先稳住周边,学中国那样和气生财。 话说回来,这事的前因还得追到更早,中印两国建交七十年了,早年周恩来和尼赫鲁喊“印中兄弟”,但1962年边境战争打碎了幻想。 从那以后,印度总觉得中国是威胁,中国则忙着发展,没太搭理,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起飞,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进入新世纪,美国开始围堵中国,拉印度进“四方联盟”,印度乐得借势,但苏杰生现在说学中国,说明印度意识到,光靠美国当靠山不够,得自己强起来。 这言论一出,印度国内议论纷纷,有人赞他务实,有人骂他示弱,国际上,美国可能不乐意听,觉得印度在暗示中美竞争中选边站不牢。 中国那边,官媒回应说欢迎印度学,但得真心合作,别一边学一边防。 实际影响是,印度最近推“自力更生”计划,想吸引外资建厂,像苹果公司从中国转移生产线到印度,但挑战大着呢,印度劳动力便宜,但技能低,物流乱,政策变来变去。 相比中国当年那套高效执行,印度还差远,中国现在不藏了,“一带一路”全球布局,实力亮出来。 印度要是真学,得先改掉内部问题,像种姓歧视、贫富差距,这些拖后腿。 中国成功还靠党领导统一行动,印度民主多党制,决策慢,这点学不来,中国利用美国的例子里,有个关键是教育和创新。 中国送学生去美国留学,学成回来建公司,硅谷华裔多得很,印度也这么干,但流失严重,好人才留在国外。 中国还建特区,像深圳,从渔村变科技城,印度试过类似,但规模小,苏杰生强调科技竞争,说印度得养成创业文化,这点对头。 这事提醒大家,崛起不是零和游戏,学别人优点才能进步。印度要是行动起来,前途光明。

0 阅读:96
芝士讲解员

芝士讲解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