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民国女子董竹君忽感下身不适,发现床上竟有一摊血污,吓得花容失色,伺候她

浅笑对风吟 2025-10-23 09:01:25

一天早晨,民国女子董竹君忽感下身不适,发现床上竟有一摊血污,吓得花容失色,伺候她的老妈子慌忙捂住她的嘴巴,悄悄附到她耳边说:“姑娘,你赶快逃吧!”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 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晨曦透过雕花木窗,洒在青楼狭小的房间里。 15岁的董竹君从睡梦中醒来,发现床单上染着暗红色的血迹。 这个发现让她瞬间清醒,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粗布被面。 她知道,这个生理变化意味着自己即将从卖唱少女变成需要接客的青楼女子。 董竹君出生在1900年上海棚户区的一间矮房里。 父亲每天天不亮就拉着黄包车出门,母亲则挎着竹篮去富人家收洗衣物。 尽管生活拮据,父母还是省下铜板送她去私塾认字。 哪料,父亲突发重病,医药费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偿还高利贷,13岁的董竹君被抵押到了青楼。 在青楼的两年时光里,董竹君每日梳着双丫髻,抱着琵琶在茶座间穿梭。 她清亮的歌喉渐渐在客人间传开,但她总在演出结束后迅速回到房间,就着油灯继续读书写字。 青楼管事对此颇为不满,却因她能为青楼招徕客人而暂时容忍。 1915年春天,一位穿着军装的客人改变了她的命运。 时任四川军务督办的夏之时来沪公干,偶然听到董竹君的演唱。 这位年轻军官被她的才情所动,提出要为赎身。 当管事开出三万银元的天价时,董竹君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 某个深夜,董竹君趁着守夜人打盹的间隙,拎着早就收拾好的包袱溜出后门。 她穿过漆黑的小巷,来到与夏之时约定的地点。 面对夏之时的求婚,她郑重提出三个条件。 必须明媒正娶,要送她去日本留学,允许她参与家庭管理。 在日本求学的四年里,董竹君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 她不仅熟练掌握了日语,还学习了家政管理、音乐艺术等课程。 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经营实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19年,因夏家老爷子病危,他们提前结束学业返回四川。 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美满。 夏之时虽然接受过新式教育,但骨子里仍保留着传统士大夫的观念。 他反对妻子外出工作,更不支持她继续深造。 当董竹君接连生下四个女儿后,夫妻关系愈发紧张。 夏之时开始沉迷鸦片,时常对妻女发脾气。 1927年,董竹君带着女儿们来到上海。 她先后尝试开办纱管厂、织袜厂等实业,但都因战乱而失败。 最困难时,她因工厂倒闭欠下巨债,甚至锒铛入狱。 但这些挫折没有击垮她,反而磨练出她坚韧的意志。 转机出现在1935年。在友人资助下,董竹君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锦江小餐"川菜馆。 她独创的麻辣口味很快征服了食客,杜月笙、黄金荣等社会名流都成为常客。 生意红火后,她又相继开办了锦江茶室和锦江饭店。 值得一提的是,董竹君始终重视子女教育。 无论经济多么困难,她都坚持让四个女儿接受良好教育。 后来她们都成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这在中国近代女性企业家中实属罕见。 1949年后,董竹君将锦江饭店交给国家经营。 她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致力于妇女事业。 晚年时,她撰写了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记录了中国女性在近代社会的奋斗历程。 1997年秋,97岁高龄的董竹君安详离世。 从青楼歌女到商业大亨,董竹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女性自立自强的真谛。 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她敢于突破束缚,追求独立自主,为后世女性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