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寒冬,安徽五河县黄李村被一场大雪侵袭,这个家也被无情压垮。黄凤的父亲从高处坠落,重伤后高位截瘫,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奶奶因悲伤过度,双目几近失明。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还欠下巨额债务。更残酷的是,母亲狠心抛下年幼的女儿和患病的丈夫,决然离开了这个家。那时黄凤年仅六岁,她没有哭泣,站在漏风的土坯房前,默默拭去眼泪。因为她清楚,从此这个家只能靠她了。 每天凌晨五点,当其他孩子还在梦乡中时,黄凤已悄悄起床,烧水做饭,为父亲换尿布。第一次换尿布时,她紧张得手一直颤抖,嘴唇都被咬出了血痕。父亲转过头默默流泪,她却轻声安慰:爸,我可以的。那声音轻柔如微风,却坚定似钢铁。 2005年,九岁的黄凤找人改造了父亲的病床,给木床装上四个轮子,这样就能把父亲推出门晒太阳、看医生了。第一次推着板车走在村里,路人纷纷指指点点:这孩子真可怜。她低着头,却把板车推得更稳了。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小女孩,而是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三年后,为了给父亲治病,黄凤翻遍村里所有旧报纸,终于看到一则消息:上海有家医院可能能治父亲的病。她掏出攒了半年的二十七枚硬币,凌晨四点叫醒奶奶,坚定地说:奶奶,咱们去上海。从五河到上海,五百公里的漫漫长路,他们推着板车一步一步往前挪,整整走了十二天。饿了就啃几口干馒头,渴了就到小店讨口水喝,晚上睡在桥洞下。 黄凤脱下外套盖在父亲身上,自己蜷缩在板车里。第七天,她的鞋底磨穿了,脚底满是血泡,每走一步都如踩在刀尖上,但她不敢停下,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终于到了上海的医院,黄凤紧攥着最后一枚硬币,手心全是汗水。她带着哭腔问医生:阿姨,你能看看我爸的病吗?这一幕让现场所有人动容落泪。 2009年暑假,黄凤又带着父亲进京求医。在超市门口乞讨时,保安要赶她们走,一位路人说:这孩子是在救她爸爸。一位戴眼镜的先生给她塞了200元,黄凤深深鞠躬。起身时,超市玻璃映出她黝黑的脸庞。 2010年,北京武警总医院被她的孝心感动,免费为父亲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当医生告诉她:你爸爸的腿有知觉了。黄凤再也忍不住,当场哭成了泪人。这是她十三年来第一次在白天落泪,她抽泣着说:我真的把爸爸带回来了。 2011年,镇政府决定资助黄凤重新上学。她每天清晨六点准时起床,给父亲喂饭、擦身、翻身,忙完后一路小跑着去上学。同学问她累不累,黄凤想起《自卑与超越》里一直支撑着自己的箴言:你觉得累的时候,其实正在走上坡路。她只是笑笑说:习惯了。 2013年,黄凤被评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在领奖台上,主持人问她幸福吗?她低头思索片刻,轻声说:爸爸能叫我一声小凤就是幸福。全场掌声中,她想起出发前父亲紧握她的手,虽然说不出话,但眼里闪着光。 2017年,黄凤考上了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填报志愿时,她心里默念:以后我可以亲自给爸爸打针了。2020年,她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蚌埠五河医院的一名护士。照顾病人时,她总是格外细心温柔,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别人夸她是天使,她只是笑笑:我只是在做小时候做过的事。 从6岁到22岁,黄凤的青春里没有漂亮的洋娃娃,没有甜蜜的生日蛋糕,只有板车轮碾过的泥泞和父亲渐渐恢复知觉的手指。她用自己艰苦的童年诠释了真正的坚强。她并非在逆袭命运,只是在命运的狂风暴雨中始终挺直脊梁。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选择人生,但总有人用坚持和爱努力逆转了残酷的命运剧本。小黄凤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坚强并非永不流泪,而是即使饱含热泪也要把每一个脚印都走得踏踏实实。 希望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为坚强的小姑娘黄凤点赞!同时用一句话共勉: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