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戏散场了。 我们的戏才刚开幕,全民追凶,现在开始。 别觉得“全民追凶”是句空话,这背后藏着的是普通人对正义最朴素的执念——你以为那些凶手逃到暗处就安全了?错了,只要还有人记得受害者的脸,还有人攥着那点线索不放,这出戏就绝不会停。就拿当年白银连环案来说,凶手逍遥法外28年,警方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老百姓没忘啊!有人翻遍了旧报纸,有人整理了每起案件的时间线,甚至有退休老教师把线索记在笔记本上,一有空就琢磨——你说这股劲儿,是不是比任何剧本都更动人? 这“追凶”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是无数双眼睛盯着一个方向。前几年有个潜逃15年的命案嫌疑人,躲在小县城开面馆,本来都快被岁月磨成“普通人”了,结果有个顾客觉得他眼熟,越看越像当年警方通报里的照片,没声张,偷偷拍了照传给派出所——你看,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把藏了十几年的“戏精”揪了出来。这不是运气,是大家心里都绷着一根弦:只要作恶了,就别想真的“杀青”。 有人可能会说,普通人懂什么查案?净添乱。这话我可不认同。你以为警方破案只靠专业手段?大量的基础排查、线索收集,靠的就是老百姓的“火眼金睛”。就像前些年打击拐卖儿童,多少家长拿着寻人启事走街串巷,多少店主把失踪儿童信息贴在收银台,就是这些看似“不专业”的举动,帮警方缩小了范围,找回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再说了,“全民追凶”追的不只是人,更是一种态度——告诉那些潜在的坏人,别想躲,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正义的“眼线”。 而且这出“戏”里,没有绝对的“观众”,人人都可能是“演员”。可能是小区里晨练的大爷,发现陌生人格外鬼祟,多问了一句;可能是超市里的收银员,看到顾客用的身份证和本人不像,悄悄记了下来;甚至可能是上网的学生,在论坛里看到可疑的帖子,随手举报给了网警——这些小事凑在一起,就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你说,比起那些靠特效撑场面的大片,这种真实发生在身边的“追凶戏”,是不是更让人热血沸腾? 现在科技更发达了,天网监控、DNA比对、大数据分析,这些技术让“全民追凶”更有底气。但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人的温度去驱动——如果没人愿意多留个心眼,没人愿意为陌生人多费一点力,再厉害的技术也可能漏掉关键线索。就像去年破获的一起二十年前的积案,警方靠DNA数据库比对出嫌疑人,但最终确认身份,还是靠当地村民提供的家族关系线索——你看,技术是工具,人心才是这出“追凶戏”的核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