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据摩根大通预测,如果中国取消对购车者的现金补贴和税收优惠,2026年中国汽车销量可能会下滑,打破连续六年增长的态势。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产业靠着购置税免征、以旧换新补贴和地方消费券,把潜在买家提前拉进市场。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破千万份,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一半,这股热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辆车上万的减免优惠。 但补贴不是无限的,财政压力和产业成熟度要求政策逐步退出,摩根大通的分析直指,如果2026年这些优惠全线取消,消费者会面临额外几千到上万的购车成本门槛。 本来预算20万的家庭,现在多掏1.5万购置税,谁不犹豫?更何况,补贴往往放大低价车型的吸引力,荣鼎咨询的研究显示,固定额度补贴会推高低端市场的隐含折扣率,让买家偏好13万以下的新能源车。 一旦优惠没了,这种偏好效应逆转,销量下滑的概率据说超过50%,甚至可能拖累整个市场3%的同比降幅。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历史经验,2020年疫情叠加补贴退坡时,汽车销量就曾缩水6%以上。 不过,销量下滑的冲击不会均匀分布,不同车企和车型会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 拿新能源车来说,它是补贴的最大受益者,渗透率已从几年前的20%飙升到如今的50%以上。 但退坡后,纯电动和插混车型的成本压力会先传导到上游供应链,电池原材料价格虽趋稳,但芯片和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仍需巨额投入。 本土品牌如比亚迪,本已通过垂直整合实现盈利,但中小车企可能被迫卷入更激烈的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相反,传统燃油车企或许迎来喘息,新油耗标准将于2026年落地,要求百公里油耗不超过3.3升,这会淘汰一批老旧车型。 销量下滑的预测也不是铁板钉钉,政策空间还大得很,政府不会让市场硬着陆,《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已明确2025年销量目标323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45%。 从全球看,欧美新能源渗透率才刚起步,美国到2026年预计占1/3,中国出口的缓冲作用不容小觑。 信达证券预测,全球新能源销量2026年达2363万辆,中国贡献过半,这些缓冲也有限,如果不尽快解决电池回收和碳减排的循环难题,补贴退坡后的环保红利就打折扣了。 毕竟,交通减碳已超2100万吨,前景亮眼,但可持续性需技术跟上。 2026年的销量走势,考验的不只是车企的韧性,更是整个生态的适应力。 摩根大通的警告提醒我们别被补贴泡沫蒙眼,短期看,年底四季度可能迎来“末班车”抢购潮,销量同比或超50%。 长期而言,这退坡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推动从政策依赖到市场主导的转变。 你对这个预测怎么看?是觉得销量真会下滑,还是有其他政策能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