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乌打到最后,极有可能复刻芬兰模式,乌克兰被占领土是收不回来了。就像当年的芬兰一样,忍痛割让领土,摆脱大鹅的纠缠,才能正常发展经济,然后加入欧盟。 这话说起来很残酷,但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浪漫的幻想早已被炮火炸得粉碎。现如今,在俄乌前线战局上,俄军还是处于主动地位,隔一段时间就能往外推进,虽然成果不是太大,可能也就是一个村子、一片树林,但至少那些占领的土地,控制权是把握的牢牢的。 乌克兰这边呢?反攻的口号喊了很久,但大规模的、能改变战局的推进始终没有出现。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俄罗斯这边虽然也累,但脚下站得更稳,而乌克兰那边,已经快被拖到极限了。 很多人可能对“芬兰模式”不太熟悉。这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苏联,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对芬兰提出了领土要求。芬兰不肯,于是苏芬战争爆发。 芬兰军队虽然英勇善战,给苏军造成了巨大伤亡,但国力差距实在太悬殊,最终战败。战败的结果是什么? 芬兰被迫割让了其第二大城市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等地,相当于丢了11%的国土。但是,芬兰保住了独立。它没有被苏联吞并,没有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战后的芬兰,虽然在外交上不得不对苏联保持低调,但在国内,它专心发展经济,很快就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最终在冷战后成功加入了欧盟。 现在看乌克兰,是不是有点眼熟?乌克兰的抵抗比当年的芬兰更激烈,得到的西方援助也更多,但面对的核心困境是一样的:如何在一个体量和实力远超自己的邻国面前,求得生存。俄罗斯已经通过法律的形式,将乌克兰东部四个州和克里米亚“纳入版图”。 对普京来说,这些土地已经是“俄罗斯领土”,再吐出来,无异于政治自杀。所以,指望俄罗斯在军事上被彻底击败后,乖乖退出所有占领土,这个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渺茫。 更关键的是,西方的“战争疲劳”已经开始显现。美国的大选年,两党都在为援乌问题扯皮,几百亿美元的援助法案在国会里卡着。 欧洲国家虽然口头上很坚定,但自己的军火库都快掏空了,炮弹产能跟不上乌克兰的消耗速度。时间,正在成为俄罗斯的朋友。 只要俄罗斯能顶住压力,在前线保持这种“磨”的态势,拖到西方的耐心和援助都耗尽,那么谈判桌上的天平就会彻底倾斜。 到那个时候,摆在乌克兰面前的,可能就是一个极其痛苦的选择:是继续打一场看不到希望、只会让更多国土变成废墟、更多年轻人死在战壕里的战争,还是接受一个类似芬兰模式的方案? 这个方案可能就是,乌克兰正式放弃对东部四州和克里米亚的主权声索,以此换取俄罗斯停火,并保证乌克兰其余领土的独立和安全。然后,乌克兰可以像当年的芬兰一样,舔舐伤口,重建家园,并最终完成加入欧盟的进程。 这无疑是一个苦涩的结局,对乌克兰人民来说,割让土地是奇耻大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可能是避免国家彻底毁灭的唯一出路。 保住了大部分领土和主权,保住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的根基,就有了未来发展的可能。一个完整的乌克兰在战争中消亡,和一个残缺的乌克兰在和平中重生,哪个更好?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残酷选择题。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在国家存亡和领土完整之间,哪个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当军事手段已经无法实现所有目标时,接受一个痛苦的和平,是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选择?如果你是乌克兰的领导人,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你会如何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信息源:《“芬兰化”或是乌克兰危机解决之道,芬兰当年是怎么做的》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