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苏联不打中国,压根不是因为怕了!真实原因回想起来令人胆寒!温老表示:“196

冷紫叶 2025-10-27 17:26:12

当初苏联不打中国,压根不是因为怕了!真实原因回想起来令人胆寒!温老表示:“1969年那阵中苏边境闹得特别凶,苏联没动手可不是怕咱们,是算完账发现,真打起来就是跳火坑!”怎么说跳入火坑了呢?算一笔账就清楚了。 当时,苏联正处在冷战的攻势期,军事实力看着唬人得很,珍宝岛冲突里,苏军光是伤亡就过百,远东军区还调了不少重武器过来,可即便吃了亏,真要动全面战争的念头,他们的装甲集群和炮兵部队按理说能一波推到东北腹地。 但苏联的参谋们拿着地图一算,先就犯了愁,中国这时候的战备动员规模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东北那边光是沈阳军区就新拉起来2个守备步兵师和1个炮兵师,北京军区更狠,一口气建了5个步兵师、2个守备师,再配上个炮兵师。 全国范围内新组建的野战部队足足有28个师,陆军一下子多了40万人马,38军都改成了摩托化部队,光坦克就配了240辆,军车更是堆了3000多辆。 这还只是正规军,民兵的力量更让人头皮发麻,沈阳军区下属的民兵就近200万人,东北三省的城市全建了民兵师,加起来又是百万之众。 这些民兵可不是拿着锄头凑数的,全按野战部队的法子训练,冲锋枪、反坦克炮、地雷样样配齐,5万多个反坦克分队在各个隘口修了堡垒,就等着苏军坦克过来送死。苏联要是真打进来,先不说正规军的抵抗,光是这些遍布城乡的民兵就能把他们的补给线搅成一锅粥,这持久战的摊子谁能扛得住?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铺好了后路,毛泽东从1964年就力推三线建设,把大半个工业体系往西南、西北的山沟里迁,提出“各省都要造步枪、冲锋枪、迫击炮”。 到1969年冲突爆发时,三线的军工企业已经能稳定产出武器弹药,就算前线打急了,后方也能源源不断地补上来。这种“深挖洞、广积粮”的架势,意味着苏联根本没法靠闪电战结束战斗,一旦陷入拉锯,就等于把自己绑在战争的磨盘上。 国际上的算盘更让苏联坐立难安,1969年尼克松刚上台,美国正被越南战争拖得精疲力竭,搞起了“尼克松主义”要收缩战线,但这可不代表他们愿意看着苏联独大。中苏一闹僵,美国立马嗅到了机会,开始悄悄调整对华政策。先是禁止台湾当局派军机侦察大陆,接着基本取消了朝鲜战争以来的对华禁运,连美国公民来华旅行的禁令都放宽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是想拉着中国牵制苏联。苏联要是真敢对中国动手,欧洲的防线就成了软肋,他们的主力部队大多驻扎在东欧对抗北约,一旦抽兵东调,美国和北约说不定就会在西边发难,到时候两线作战的滋味可不好受。 当年9月胡志明去世,柯西金借着吊唁的机会要“路过北京”见周恩来,其实就是想探探口风。周恩来当面问他是不是要打仗,柯西金赶紧说“从未号召人民打仗”,这话里多少有点心虚。 后来俄罗斯档案解密,也没找到苏联制订过进攻中国的计划,曾任驻俄大使的李凤林研究资料后也说,当时双方都是在防备对方,压根没真打算开打。 苏联自身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60年代末他们的经济虽然看着还行,但军费开支已经压得不轻,要是再背上一场大规模对华战争,财政非得崩了不可。而且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局势也不稳,高层忙着巩固权力,根本经不起一场没把握的战争折腾。真要把部队拉到中国打持久战,国内的矛盾说不定就会集中爆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说核威慑这层窗户纸,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了核武器,虽然数量不多,但真把咱们逼急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动用。苏联就算有毁灭中国的能力,自己也得承受核反击的代价,这种同归于尽的买卖,精明的苏联领导层根本不会做。 所以说,苏联当年没动手,真不是怕了谁,他们把中国的战备实力、国际上的牵制、自家的经济和政治账本一合计,就明白打起来纯属跳火坑,打赢了捞不到好处,打输了万劫不复,就算僵持着也得被拖垮。 这账算下来,再凶的气焰也得压下去,后来两国在北京机场谈了谈,虽然互相还防着,但总算没让冲突升级,说到底都是算清了利弊的结果。

0 阅读:391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