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西路军老兵看大门时,无故被打死,凶手却只被判刑10年,兰州军区司令员

虎虎聊娱乐 2025-10-27 20:38:00

1983年,西路军老兵看大门时,无故被打死,凶手却只被判刑10年,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知道后,怒道:“我要和他们打官司!” 祁连山下,一位老红军本该安享晚年,却在医院大门前惨遭毒手。1983年那场无端杀戮,凶手轻判十年,地方上还冷眼旁观。兰州军区司令郑维山闻讯震怒,一句“我要和他们打官司”直击人心。这背后,是西路军那段血泪史的回响,还是老兵权益的深层隐痛? 1936年,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浴血奋战,郑维山同志当时率部突围,部队伤亡惨重,他自己也流落民间,历经艰险才返回延安。这段经历成了他一生的痛,祁连山的风沙仿佛总在耳边呼啸。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后,郑维山同志就把心思放在祭奠先烈上。他组织官兵搜集散落遗骸,逐一安葬立碑,让后人记住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 地方上,西路军失散人员的生活却让人揪心。这些老同志当年部队被打散,藏身山野村落,靠乞食度日。解放后虽有安置,可社会偏见挥之不去,有人把他们当败军之将,待遇低得可怜。兰州军区早发过红军流落人员证明,可落实起来总有偏差。侯玉春同志就是活例子。他1933年参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西征时部队遭马家军围堵,他肩膀中弹,侥幸脱险,从此与主力失联。流落河西多年,解放后分到兰州第二人民医院看大门,工资刚够温饱,日子过得紧巴巴。 这些老兵的遭遇不是孤例。许多人隐姓埋名几十年,社会地位低,别人看他们的眼神总带点歧视。郑维山同志上任后,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听地方干部汇报时,他总追问细节。那些同志为党为国出生入死,如今却没人真正过问,这让郑维山同志心里堵得慌。他下定决心,要为他们伸张正义,让历史欠下的账一点点清算。 1983年夏天,兰州城里出了桩惨案。侯玉春同志在医院值班,无缘无故被三名醉汉袭击,主犯用匕首刺中要害,当场毙命。警方抓人审问,那凶手交代纯属酒后冲动,没恩怨没瓜葛,就随便下手。法院判了故意杀人,主犯十年有期徒刑,从犯八年。家属咽不下这口气,拿着侯玉春同志的参军证明和档案,跑到司法部门上访。接待干部一看材料,态度冷淡,说人死了案子结了,早年老红军怎就混到看大门,兴许有啥问题。家属气得直掉泪,可人家甩手不管。 这事传到军区,郑维山同志一看报告,火冒三丈。他拍桌子吼道:“我要代表西路军将士,和他们打官司!”郑维山同志不是光说不练,他深知侯玉春同志的死不是小事,而是西路军失散人员权益的缩影。 郑维山同志连夜整理材料,把西路军失散人员的苦难一条条列清:从长征到西征,雪山草地,枪林弹雨,他们没少吃苦。次日,他直接找徐向前元帅和李先念同志汇报,两人当年也是西路军领导,听完直摇头。徐向前元帅批示要重视,李先念同志也转给中央。中央很快行动,印发文件,专治历史遗留问题。核实身份,提高补助,生活费纳入财政预算。侯玉春同志一案重审,凶手罪加一等,判得更重。 这波操作不光是为侯玉春同志,还惠及上千失散老同志。军区派人挨家挨户走访,发新证明,帮他们办手续。以前的偏见渐渐消散,老同志们脸上有了笑模样。郑维山同志的举动,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同志的深情厚谊,也让党对老兵的关怀落到实处。西路军的英灵,总算能安息了,国家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忠诚。 回看这事,郑维山同志的怒吼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党性原则的坚守。那些年,革命老区还有不少类似疙瘩,党通过文件和行动,一一化解。这告诉我们,关心老同志不是空话,得实打实办。西路军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财富,得一代代传下去,让年轻人知道先辈的付出有多重。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