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

虎虎聊娱乐 2025-10-27 20:38:23

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黄植诚一惊,随即说:“你要是不愿意回大陆,那就跳伞吧!” 海峡风急浪高,一架价值百万美元的F-5F战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本是例行考核,谁知飞行途中,后座学员突然察觉航向诡异。黄植诚的抉择如惊涛骇浪,机舱内对峙一触即发,这架银灰利剑究竟会刺向何方? 黄植诚1952年出生在台湾,祖籍广西横县,那地方山清水秀,茉莉花香四溢,从小就给他留下了深深的乡土印记。父亲是老革命,常常跟他讲大陆的家国故事,那些话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扎了根。黄植诚从小就对飞机着迷,1973年进了台湾空军军官学校,专修飞行专业。学校里,他学得快,技术扎实,很快就成了空军第五联队的骨干。四年后,他升为督察室少校考核官,负责训练年轻飞行员,执行过不少巡逻任务,飞行时数上千小时。那时候,台湾空军装备美制F-5系列战机,黄植诚开的这架F-5F是双座教练型,先进得很,速度快、机动性强,在冷战时期可是宝贝。 1981年夏,大陆改革开放大步往前走,经济腾飞,航空工业也跟着上台阶。消息传到岛内,黄植诚从各种渠道听到祖国建设的喜讯,心里那股对故土的牵挂越来越重。他决定行动,选择8月8日那天,因为天气好,海面平静,便于低空飞行。这天上午,他带着学员许秋麟从桃园机场起飞,任务表面上是“低空穿云”考核,实际航向直奔大陆。飞机穿越海峡,高度降到几百米,避免雷达锁定。飞到中段,黄植诚通过对讲机告诉许秋麟,这次飞大陆。许秋麟一听,马上拒绝,说不能着陆那里,必须回台湾。黄植诚没勉强,他调整航向,先飞到东引岛上空,那地方是台湾控制区边缘。许秋麟坚持己见,黄植诚就说,你要是不愿意回大陆,那就跳伞吧。许秋麟拉了弹射手柄,从后舱跳出,伞降在岛上草地。黄植诚确认安全后,继续西飞,油料快见底了,但他咬牙顶住,9时28分,在福建邵武义序机场顺利降落。这事儿一出,海内外都轰动了,他成了第90位驾机回大陆的空军人员。 黄植诚的归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年头,两岸关系紧张,国民党当局防得死死的,空军飞行员起义风险极大。可黄植诚看清了大势,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谁也挡不住。他带来的这架F-5F,不光是先进装备,还附带了台湾空军的训练手册和情报资料,对大陆空军研究对手很有帮助。中央很快表扬了他,杨成武司令员代表军区和空军总部接待,邓小平同志还亲切接见,勉励他为祖国统一多出力。奖励65万元,这笔钱黄植诚没留给自己,全捐了出去,买了30套课桌椅,送到广西横县一所乡村小学,还写了句“1949级插班生补缴学费”。这不光是捐钱,更是补上那份迟到的乡情,让孩子们坐上新桌子,好好念书。 这架F-5F后来退役,移到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机身上原来的青天白日徽章被遮了,起落架上还挂着几朵干枯的茉莉花,提醒人它的来历。黄植诚在大陆安顿下来,先在空军服役,授了少将军衔,后来转到地方工作,参与两岸交流。他办过飞行学校,培训过不少台湾退役将领,这事儿在岛内绿营那儿挨过炮轰,但黄植诚就是实打实干,帮着推动和平统一。想想看,那时候大陆刚从贫困走出来,百废待兴,黄植诚的举动像一股暖流,鼓舞了更多台湾同胞。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再远的海峡也隔不断这份情。 黄植诚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人认清大义的选择。1981年那会儿,台湾经济起飞了,但政治上封闭得很,年轻人被洗脑得厉害。许秋麟跳伞回去,估计回去后日子也不好过,国民党当局追查起义案子,株连九族。可黄植诚不一样,他飞回来后,看到大陆的变化:工厂林立,飞机满天飞,人民脸上有笑模样。这让他更坚定了信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过去,大陆从自行车时代走到高铁时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就业的越来越多。黄植诚的义举,成了活生生的教材,告诉大家,统一不是空谈,得靠行动。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