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现这一观点 “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就输了。” 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荷兰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中的行为确实是对中企合法权益的严重侵犯,但若以荷兰是否道歉认错及归还企业作为判断中国是否输的标准,过于简单片面。 荷兰政府于2025年9月底,在美国出台针对中资企业的“安全审查新规”后,第二天就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强行剥夺闻泰科技的股权,将公司治理权交给第三方托管机构,这一系列操作严重违反商业规则和国际准则。然而,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也不能简单地认定为“输”。 从实际情况来看,安世半导体的主要生产线和关键产能都在中国,中国通过加强对安世中国子公司的出口审查等措施,对荷兰的不当行为进行了反制。 安世中国区的运营虽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在积极应对,且中国市场对安世半导体而言至关重要,中国新能源客户占了安世订单的50%。同时,欧洲车企对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依赖度极高,若芯片断供,欧洲汽车生产线将面临停摆的风险,这也给荷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中国在稀土等关键资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稀土是电动车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生产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在中国,若中国对稀土出口设限,欧洲汽车工业的供应链将受到严重冲击。 这意味着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反制手段,并非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坚决维护自身企业的合法权益,反对将正常商业行为政治化,这一立场是正确且坚定的。 即使荷兰目前尚未道歉认错和归还企业,但中国通过合理的反制措施和坚定的立场,已经让国际社会看到了荷兰行为的不合理性,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维护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公平公正。安世半导体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