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之战”开打,高市早苗代表日本,站到了必败的那一边 综合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28日上午在东京元赤坂的迎宾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这是高市成为日本首相后两人第一次面对面会谈。 高市在会谈中表示,将推荐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并提出“共建日美同盟黄金时代”的愿景。特朗普则高度赞扬高市,称其“将成为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当天,日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两份文件,旨在确保稀土等供应,并切实履行关税协议中承诺的巨额投资。高市早苗与特朗普出席了签署仪式。 据报道,两国希望合作建立包括开采、加工等环节在内的强韧供应链。美日签署了有关确保稀土和关键矿产供应的框架协议,准备通过政策支持、投资等方式,发展所谓“多元化、具流动性且公平”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市场。 美日还将共同确定一些合作项目,填补供应链出现的缺口。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真是毫不掩饰的互相吹捧! 前段时间,特朗普也与澳大利亚签订了关于稀土供应的协议。 足以见得,特朗普在努力地“突围”,想冲破中国稀土管制的“牢笼”。 但是,理想是骨感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稀土的独特价值不在于其稀有,而在于其难以替代的功能特性。 而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布局积累后,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并非日本和澳大利亚一朝一夕就能替代的。 中国早已建立了从采矿、分离到提纯的完整产业链。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稀土分离技术,这是这个产业链中技术门槛最高的环节。 这不是单单靠美国投入金钱就能立即得到的。 这好比建造一座大厦,地基不牢,再华丽的设计也难以实现。 美国的动作越是频繁,越说明其背后深深的焦虑。 其国防工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命门就在这小小的稀土手中。 对于日本来说,这种焦虑只增不减。作为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小国来说,高科技也严重依赖稀土进口。 看得出,美日确实是火烧眉毛了。 开发稀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不仅涉及技术、资金,还涉及环境成本。其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资和长期的技术积累。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试图完全“脱钩”或“另起炉灶”的努力,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技术的挑战。 最后点评:美日的“多元化”愿景很美好,但是实现起来充满挑战。 中国就等着看好戏,美国能撑到什么时候,日本什么时候认怂败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