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军事对峙中,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的常规武器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能

古凌国际 2025-10-28 19:40:55

在中美军事对峙中,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的常规武器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能借助环绕中国的军事基地,用常规武器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攻击。 中美军事对峙是个距离问题。中国本土离美国本土远着,常规武器射程再猛,也跨不过太平洋。拿导弹来说,早年的型号顶多打到亚太周边,够不着洛杉矶或旧金山那种地方。 美国人倒好,二战后就开始在亚太铺网,从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到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再到韩国的乌山和平泽,这些点位像铁链子一样围着中国。 他们的航母群和战斗机从这些基地起飞,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到东海或南海边上,瞄中国的港口和工厂。这不对称太明显了,美国能从外围打进来,中国却只能在家门口守着。 美国这套布局不是一时兴起。从冷战时期开始,他们就把亚太当成战略前沿,基地网络覆盖了“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 关岛是他们的核心枢纽,B-52轰炸机和潜艇从那出发,能覆盖整个西太平洋。菲律宾的克拉克和苏比克湾基地重启后,美国舰艇补给更方便,缩短了后勤线。 韩国龙山和群山基地则直接盯着黄海方向,日本的横田和三泽基地装满了F-35战机。这些地方不光是停机坪,还存着弹药和燃料,让美军行动起来像在家门口转悠一样随意。 中国导弹部队就算再多,射程局限在5000公里内,早期的东风系列打不到美国本土,只能威慑周边盟友基地。这让中国在潜在冲突中总觉得被动,光靠防空系统堵不住多方向的饱和攻击。 中国这些年发展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来破局。东风-26号称“关岛杀手”,射程2500公里,能威胁到美国在关岛的设施。 这款导弹末端速度快,垂直攻击难防,美国海军防御系统得费劲应对。中国还扩建空军基地,硬化飞机掩体,数量翻倍,分散风险。 海军蓝水能力在提升,舰队开始南海和西太巡航,潜艇部队也加强隐蔽性。但美国人也在调整,他们推“敏捷作战”概念,把武器分散到小基地,避免被一锅端。 对峙不光是装备比拼,还牵扯经济和外交。美国制裁中国科技出口,限制芯片和材料,影响军工链条。中国反制,通过“一带一路”在太平洋岛国建港建机场,扩展影响力。 像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萨摩亚那些地方,中国项目多,看似民用,其实战略价值高。纽斯威克报道说,这些节点能让中国海军远达3000英里,挑战美国联盟。 但美国拉拢盟友更紧,澳英美联盟AUKUS提供核潜艇技术,帮澳大利亚对抗中国海军。印太战略报告强调,美国要加强联合演习,规模和复杂度都上台阶,确保盟友不掉链子。 两国军机军舰在南海和台海擦肩而过,误判可能引发危机。危机组织报告指出,这种近距离操作容易出意外,北京和华盛顿利益不对称,美国想稳住环境,中国防着围堵。 美方评估,中国核力量在平衡,但常规领域美国还占优。国防部报告说,中国对美本土威胁有限,主要靠洲际导弹威慑,可美国全球基地让它能先动。 未来十年,中国需继续创新,缩小差距。中国空军现代化快,但投射力到远海仍弱。美国优势在衰减,可它靠技术领先和盟友网撑着。

0 阅读:0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