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荒唐”,特朗普下令美国航母改回去 10月28日,访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

易云的世界 2025-10-29 14:55:02

“愚蠢、荒唐”,特朗普下令美国航母改回去 10月28日,访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同前往美海军横须贺基地,登上了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据《新闻周刊》等美媒报道,特朗普对现场美军官兵发表演讲时宣布,他将签署行政令,要求美国以后建造的航母必须使用蒸汽弹射器和液压升降机。 特朗普对电磁弹射的嘲讽直击要害。2025年服役的“肯尼迪”号航母,电磁弹射器平均每弹射200次就要故障,维修耗时长达48小时。 更讽刺的是,为修复这套系统,美国海军不得不向日本三菱重工采购特种钢材,而这家公司正是日本准航母“出云”号的制造商。 对比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差距愈发明显。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的电磁弹射器已实现0-300公里/小时加速仅需2秒,且可弹射重量从5吨到45吨的无人机群。 反观美国“福特”级,至今无法稳定弹射F-35C隐形战机,导致该机型在甲板上“趴窝”的照片频繁登上军事论坛。 特朗普力挺的蒸汽弹射器,实则是冷战时期的“古董”。1961年服役的“企业”号航母就采用这种技术,其原理类似高压锅爆炸——通过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活塞,弹射效率低下且能耗惊人。 2025年测试数据显示,蒸汽弹射每弹射一次需消耗1200升淡水,而电磁弹射仅需300升。 但特朗普看中的并非技术优势,而是背后的利益链条。美国军工巨头通用原子公司为电磁弹射投入的23亿美元研发资金面临打水漂风险,而传统蒸汽弹射设备供应商。 通用动力公司股价应声上涨17%。这种资本博弈,在2019年特朗普叫停“星际客机”项目时已初现端倪。 美国航母技术路线之争,与19世纪铁路轨距之争如出一辙。1880年代,美国铁路公司因利益分歧坚持不同轨距标准,导致全国铁路网效率低下。如今在航母领域,电磁派与蒸汽派的缠斗同样阻碍技术进步。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出云”号准航母的改造计划正暗合特朗普思路。2025年7月,日本宣布将采购英国罗罗公司的混合动力弹射系统。 这种结合蒸汽与电磁优势的技术,恰是特朗普抨击的“不伦不类”。但东京大学船舶工程教授山田一郎指出:“日本选择这条路,实为规避美国技术缺陷的权宜之计。” 中国航母发展路径与美形成鲜明对比。福建舰采用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从2018年首艘电磁弹射试验舰下水到2024年正式列装,仅用6年时间完成美国20年未竟的事业。 更关键的是,中国电磁弹射器已实现模块化生产,单套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3。 特朗普的行政令引发五角大楼强烈反弹。2025年10月29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吉尔迪在闭门会议上直言:“这等于让美军放弃未来30年技术主导权。” 更严峻的是,北约盟友已开始担忧——德国海军总司令舍恩巴赫透露,北约原计划2026年联合研制的电磁弹射技术,可能因美国政策转向而流产。 这种孤立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2025年9月,菲律宾决定采购中国055型驱逐舰配套的电磁弹射技术,而非美国“独立级”濒海战斗舰方案。 马尼拉防长洛伦扎纳坦言:“我们需要的不是政治口号,而是能随时起降战机的可靠装备。” 特朗普的决策背后,是军工复合体的精密运作。2024年总统大选期间,通用动力公司向特朗普竞选团队捐赠280万美元,而该公司正是蒸汽弹射器专利持有者。 这种利益输送在2016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时已现端倪,当时他叫停“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建造,直接挽救了通用电气的股价。 但这种短视行为正在反噬美国。2025年10月27日,中国船舶集团宣布将向伊朗出口蒸汽弹射技术,合同金额达19亿美元。 德黑兰方面表示,此举是为打破美国对波斯湾的封锁。讽刺的是,这套技术的原型机,正是美国上世纪50年代淘汰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技术。 若特朗普政策落地,2030年的西太平洋可能出现戏剧性场景。美国版:新型航母搭载蒸汽弹射器,每次出航需携带5000吨淡水,舰载机出动率降至每日30架次。为弥补战力缺口,美军被迫重启B-21轰炸机航母搭载计划,但隐身性能因弹射震动大打折扣。 中国版:福建舰改进型配备第四代电磁弹射器,可同时弹射30架无人机群,配合东风-21D反舰导弹形成“蜂群战术”。台海模拟战中,解放军已实现15分钟摧毁假想敌航母编队。 特朗普的“复古令”看似是技术之争,实则是国际权力博弈的缩影。当美国沉迷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怀旧叙事时,中国正以“弯道超车”的姿态重塑军事科技格局。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拒绝技术进步的强国,终将被自己制造的“技术债务”压垮。就像19世纪英国因沉迷蒸汽机而错失电气革命,今天的美国,是否正在重蹈覆辙?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2025-10-29 09:14·《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愚蠢、荒唐”,特朗普下令美国航母改回去

0 阅读:1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