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结束,特朗普要的,中方终于给了,特朗普:取消对华关税 这次会谈里,最受热议的就是美方一直想要的取消对华关税这事,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美方明确说要取消特朗普团队之前威胁的100%惩罚性关税,还会延长关税豁免期,算是得偿所愿。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美国这阵儿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国债都突破38万亿美元了,就像个随时可能爆的金融炸弹,想降息缓解压力又怕引发滞胀,经济上进退两难。 更头疼的是农产品,今年大豆、玉米明明丰收了,农民却愁得不行,仓库里堆了一个月都卖不出去,要知道中国可是美国大豆的主要买家。 加上中期选举临近,农业州又是特朗普的票仓,这些现实压力逼着他们必须坐下来好好谈。 而咱们手里也有关键筹码——稀土。 这东西看着普通,却是高科技产业的命脉,手机、卫星、精密武器都离不开,全球大部分供应都来自中国。之前咱们原定11月8日启动出口限制,这把“利剑”一下悬到了西方产业头顶。 也正是这张牌,让美方不得不调整态度。 这次会谈有个很明显的信号,之前一直主张对华强硬、推动制裁的美国商务部长压根没露面,换成了更务实的谈判团队。 这事儿不简单,说明美方内部已经认清楚了,一味强硬只会招来更精准的反制,尤其是稀土这种能直击产业链核心的手段,根本扛不住。 所以他们才放弃了之前的“全面对抗”,转而寻求“有限接触”。 可能有人会问,咱们是不是让步了?毕竟稀土限制推迟了一年实施。但仔细想想,这更像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美方看似拿到了喘息时间,能去找稀土替代品、安抚国内产业链,但这一年里他们必须按咱们认可的框架行事。 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是暂时抬高了,要是他们有任何不轨,一年后只会落下更重的打击。 会谈没当场签协议,但达成了基本共识,接下来就等10月30号韩国APEC峰会敲定细节、走国内批准程序。 其实这很正常,经贸协议不是小事,每条款都得磨透,还要考虑行业影响,严谨点是应该的。就像中方代表说的,美方立场强硬,但咱们维护利益也很坚定,这种平等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这次会谈最关键的变化,是美国那种“极限施压”的老套路不好使了。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2023年贸易额还能到6675亿美元,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美国农民需要中国市场,咱们的企业也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当然,现在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关税没彻底取消,芯片管制这些老问题也还没解决,后续谈判肯定还有硬仗要打。但至少双方都拿出了沟通的意愿,这就是最积极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