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频繁呼吁中国:若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务必遵守战争规则!可为何美国自己却在历史上屡次无视这些规则?对外干预不断,双重标准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媒体最近又开始忙活起来了。连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还有CNN轮番发声,语气还挺严肃:如果中美之间真的爆发冲突,希望中国务必“遵守战争规则”,不要攻击美国士兵和民用目标。 听起来好像挺道貌岸然,可仔细想想,不禁让人觉得有点可笑——从越南到伊拉克,从南联盟到叙利亚,这些“战争规则”的制定者,哪一场战争自己不是先破了规矩的? 如今却一本正经地提醒别人守规矩,这到底是担心规则被打破,还是怕自己再也当不了“裁判员”了? 其实,美国这一套说辞已经不止一次出现。每当国际局势紧张、美国有可能面对一个真正强大的对手时,他们就会拿出所谓的“规则”和“人道主义”当挡箭牌。 表面上是在谈“秩序”“文明战争”,实际上是在提前给自己找退路。说白了,他们并不是怕战争,而是怕输。 就拿越南战争来说,美国当年可是亲手把“战争规则”撕得粉碎。1965年,美军在越南发动地毯式轰炸,北方的河内、下龙湾几乎被炸成废墟。美军动用了凝固汽油弹、橙剂等化学武器,造成上百万平民受害。 那些无辜的越南儿童,在火光中哭喊,整片村庄被夷为平地。可在美国的媒体里,这些惨状被轻描淡写地称为“误炸”。当国际社会谴责他们时,美国政府却一口咬定:“这是为了反共、为了自由。”那一刻,所谓的“战争规则”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剩了。 再看看伊拉克。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绕过联合国授权,强行发动战争。几十万伊拉克平民死伤,那些无辜的妇女和孩子被称为“附带损害”。战后证明,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就是一个谎言。 可美国有没有为此承担责任?没有。反而在伊拉克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控制石油资源,一边打着“重建”的旗号,一边搜刮利益。那种自封的“秩序维护者”姿态,才是真正的“国际霸凌”。 在阿富汗,美国又上演了一出类似的戏。二十年战争,投入上万亿美元,结果除了留下废墟和无数破碎的家庭,什么都没留下。2021年,美军仓皇撤离喀布尔,连合作多年的当地人员都来不及带走。 那些美国曾口口声声要“保护”的平民,最终被抛弃在塔利班的枪口之下。美国离开得干净利落,却让整个阿富汗陷入更深的混乱。所谓的“战争规则”,到头来只是他们用来掩盖自己失败的遮羞布。 更讽刺的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把“战争规则”当作制衡他国的工具。 只要对方弱小,他们就以“人权”“自由”为名,肆无忌惮地动手;可一旦对方有实力、有反制能力,他们立马换一副嘴脸,开始讲“规则”“底线”。比如对中国,美国媒体这次的呼吁其实正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2025年,美国内部问题堆积如山。债务飙升、社会分裂、选举争议不断,这让他们更需要一个外部“敌人”来转移矛盾。而中国的崛起,正好成了最合适的靶子。可他们心里也清楚,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模样。 中国有实力、有决心、更有底气,美国若真要轻启战端,后果难料。所以,他们干脆先打“舆论战”,在全世界营造一种假象:美国是“文明的”,中国是“危险的”。 这种操作,在国际关系里并不新鲜。它就像是在赛场上,裁判既是运动员,又是规则制定者。当他赢了,就说这是规则的胜利;当他快输时,就赶紧改规则,要求别人“遵守秩序”。这正是美国外交的老套路。 而中国的态度,一直截然不同。从建国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始终以防御为主。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对越自卫反击,中国从不主动扩张领土,也没有在别国建立军事基地。 即便在南海问题、台海局势等敏感领域,中国也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呼吁和平解决,坚持“不首先使用武力”的原则。面对美国频繁的挑衅行动,中国军方的克制与理性,反而凸显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自信。 有人说,美国的“战争规则”是一种“选择性正义”。这话一点不假。比如他们要求别国不要攻击民用目标,但自己在南联盟战争中,却亲手炸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记者遇难。 直到今天,美国都没给出一个真正合理的解释。又比如他们在叙利亚轰炸行动中,打着“反恐”的旗号,却连医院、学校都没放过。可当国际社会质疑时,美国却用一句“情报失误”就草草了事。 更可笑的是,美国还在不断“修饰”自己的战争形象。他们用好莱坞包装战争,用新闻媒体美化侵略。你看那些战争片里,美军永远是英雄,永远在“拯救世界”。 可在那些镜头外,多少无辜生命被他们毁灭?这些年来,美国对外发动战争的次数超过200次,从中东到非洲,从拉美到亚洲,哪里有动荡,哪里就有美国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