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女子1988年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

尔说娱乐 2025-10-31 09:51:54

陕西一女子1988年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到儿子。谁料,刚见面,儿子却说:“妈妈,我见过你。” 主要信源:(人民日报——终于找到你!这一声“妈”,她等了32年) 2020年初春的一个午后,陕西妇女李静芝的手机在安静的房间里突然响起。 窗外梧桐树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放下手中那本边角已经磨损的相册,相册里珍藏着儿子两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小男孩笑得天真烂漫。 电话那头是四川警方打来的,告知DNA比对结果确认成功。 李静芝的手微微颤抖,32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泪水无声地滑过她布满细纹的脸颊。 时光倒流至1988年10月的西安。 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街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静芝正在外地出差,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 突然接到丈夫毛振平语无伦次的电话,说儿子嘉嘉在朋友饭店喝水时不见了。 她立即买了最近一班火车票赶回西安,车厢里摇晃的灯光映照着她焦虑的面容。 到达西安时已是深夜,只见丈夫面色惨白地坐在派出所里,桌上散落着寻人启事的草稿,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静芝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 她带着厚厚一沓寻人启事,见到路人就上前询问,声音因连日呼喊而变得沙哑。 有时深夜还能看到她独自站在街灯下,借着昏黄的灯光往电线杆上张贴启事的身影。 三年过去,希望一次次燃起又破灭,最终她与丈夫在无尽的争吵和互相指责中分道扬镳,独自踏上了漫漫寻子路。 这些年来,李静芝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她睡过火车站冰冷的长椅,啃过最简单的馒头咸菜,住过十元一晚的大通铺。 在寻子过程中,她结识了许多同样失去孩子的父母。 他们组成互助团体,在破旧的小旅馆里分享线索,互相扶持。 令人感动的是,李静芝在寻找自己儿子的同时,还帮助29个家庭找回了被拐的孩子,每次看到别人团聚的喜悦,她都会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媒体开始关注这位坚强的母亲。 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中,她讲述自己的寻子经历时,演播室的灯光打在她花白的头发上。 当提到儿子小时候的趣事时,镜头捕捉到她眼角闪烁的泪光。 节目播出后,她收到许多热心人的来信,但每次满怀希望地核查线索后,都只能独自在租住的小屋里黯然神伤。 转机出现在2020年初春。 一位细心的四川网友提供线索,说当地的顾宁宁与她儿子小时候的照片极为相似。 李静芝颤抖着手拨通了警方的电话,要求进行DNA比对。 等待结果的那些日子里,她夜不能寐,每天清晨都会站在窗前,望着东方泛白的天空,既期待又害怕再次失望。 当警方最终告知比对成功时,李静芝泣不成声。 32年的坚持,1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 更让她意外的是,相认时儿子说出一句令人心酸的话: "妈妈,我早就见过您。" 原来顾宁宁曾在电视上看过她的寻亲节目,当时就被这位母亲的执着深深感动。 却不知电视上那个憔悴的身影,就是在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顾宁宁这些年在养父母家长大,生活安稳。 书房里摆满了他成长的照片,从稚嫩的孩童到稳重的成年人。 虽然突如其来的身世真相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但在养母的开导下,他最终选择与生母相认。 重逢时,母子在阳光明媚的客厅里相拥而泣,32年的分离与思念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窗台上的茉莉花静静绽放,见证着这感人的一刻。 如今,李静芝和儿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错过了32年的时光,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重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李静芝依然活跃在打拐志愿活动中,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帮助更多失散家庭。 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人看到母爱的伟大与坚持的力量。 这段跨越32年的寻亲路,见证了一位母亲不离不弃的坚守。 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团圆永远不会太晚。 李静芝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永不放弃的母爱,她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那些仍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拿出那本旧相册,轻轻抚摸着儿子幼时的照片,感谢上苍让她们母子重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