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就是在制造人工智能泡沫 英伟达就是在制造人工智能泡沫。这话不是随口乱说

扬扬妈妈 2025-10-31 13:22:46

英伟达就是在制造人工智能泡沫 英伟达就是在制造人工智能泡沫。这话不是随口乱说,是扒开它5万亿市值的光鲜外衣后,藏在里面的赤裸裸真相——所谓的AI繁荣,更像是一场被芯片巨头精心导演的资本狂欢,泡沫吹得越大,未来的风险就越吓人! 黄仁勋在GTC大会上拍着胸脯说“没有AI泡沫”,底气号称来自客户心甘情愿的付费和天价算力的市场验证。可这验证背后全是猫腻!英伟达给OpenAI砸1000亿美元投资,转头就拿到了对方10GW GPU的超级订单,相当于把投资款又变相赚了回来。更离谱的是,OpenAI用这些芯片得建数据中心,又花3000亿美元向甲骨文买云服务,甲骨文要撑住这些服务,只能再回头给英伟达送芯片订单 。这一套“投资-下单-再下单”的闭环操作,简直是把资本市场当傻子耍,用循环交易堆出来的营收增长,能算真实的市场需求吗?我看悬! 说穿了,英伟达就是AI时代的“卖铲人”,但它比当年淘金热的卖铲人狠多了——不仅卖铲,还自己下场“造金矿”,逼着大家必须买它的铲子挖矿。过去四个季度Blackwell架构GPU狂卖600万块,看似战绩辉煌,可背后是大型云服务商占了数据中心收入的50%,几家巨头的集中采购撑起了虚假繁荣。更关键的是,下游AI应用的商业化根本跟不上!OpenAI上半年营收43亿美元,亏损却高达135亿美元,谷歌、字节的大模型月度收入连母公司体量的零头都不到,95%的AI投资项目都没赚到钱 。一边是上游芯片卖到断货,一边是下游应用赚不到钱,这种严重脱节的增长,不是泡沫是什么? 黄仁勋口中的“AI工厂”和5000亿美元锁定销售额,听起来天花乱坠,实则全是画在纸上的大饼。这些收入要靠2000万颗GPU支撑,兑现周期拖到2030年,还牵扯到算力、电力、储能等一堆重资产投入,能不能赚钱根本没谱 。更可笑的是,英伟达自己的毛利率都在下滑,第四财季毛利率降到73%,理由是数据中心新产品更复杂昂贵。连自己的盈利质量都在下降,却还吹嘘AI产业的健康度,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华尔街80个分析师里73个给英伟达“买入”评级,只有杰·金伯格一个人敢唱反调,喊出100美元的目标价。他说得太对了,现在的情况和2000年科网泡沫时期惊人相似,当时思科因互联网流量预期股价暴涨,结果预期落空后跌得惨不忍睹,至今没回到高点。现在英伟达靠少数几家巨头的巨额资本支出撑场面,可这些巨头自己都在靠发债、融资过日子,Meta光建数据中心就发行270亿美元私募债,这种靠借钱堆起来的算力狂欢,一旦资金链� �紧,整个体系都会崩塌 。 更致命的是,垄断地位正在松动。AMD已经带着6GW GPU算力订单和OpenAI绑定,还靠认股权证拿到了对方近10%股份,直接把市场份额从9%冲到18%。谷歌、亚马逊也在自研TPU、Trainium2芯片,全球AI芯片市场定制化方案占比已经从15%涨到40%,英伟达的CUDA生态优势正在被稀释。中国市场更不给面子,国产AI芯片份额从14%飙升到34.6%,英伟达H20芯片第二季度一块都没卖出去,清华教授都呼吁放弃依赖英伟达GPU。没了垄断护城河,这场泡沫还能吹多久? 有人说英伟达是“算力能源商”,就像石油电力一样不会有泡沫。这话错得离谱!石油电力是实体经济的刚需,可现在的算力大多用在虚无的模型训练上,很多所谓的AI创新连基本的盈利模式都没有。就像爆火的核聚变公司OKLO,三年没营收市值却达250亿美元,只因为奥特曼说“超大计算集群需要电力”,这种毫无逻辑的估值,分明就是泡沫膨胀的典型信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

猜你喜欢

扬扬妈妈

扬扬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